今年 46 岁的余国敏,31 岁的王秋和 26 岁的张义苹,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苗族妇女中 "70 后 "、"80 后 " 和 "90 后 " 中依靠非遗手工致富的佼佼者,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从小对祖辈世代传承的刺绣、鸟笼和蜡染非遗手工耳暄目染,并掌握了一手精湛的技艺。但多年前因为环境、交通等原因,制约了她们把手工艺品变成商品的路径,只能用在自给自足的日常生活中,大家 " 守着好手艺,过着穷日子 "。
几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余国敏、王秋和张义苹通过政府大力推广农村妇女利用手工技艺居家创收的模式,各自成立了自已的手工合作社,以 " 合作社 + 手工艺人 " 的模式,把村寨里众多的妇女组织起来,利用互联网对外承接旅游产品订单,把古老的苗族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起来,在合作社或家中生产服饰、鞋、围巾、手袋、鸟笼等旅游产品,把传统的手工艺品变成脱贫增收的商品进行销售,走出了一条 " 指尖经济 " 的脱贫增收路。目前,丹寨县非遗手工经济模式共带动全县近 8000 名妇女居家就业,年产值 1.2 亿元,许多农村妇女依靠非遗手工技艺摆脱了贫困。
如今,走上了致富之路的余国敏、王秋和张义苹说 " 在如今的新时代里,妇女也能顶半个家,我们利用自已的手艺致富,既让家里过上好日子,又能帮助姐妹们摆脱贫困,还可以借产品之力把苗族手工技艺传播出去,这正是我们共同的梦想 "。黄晓海 贵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吴如雄
编辑 黄聪 / 编审 李枫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