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3-14
深晚报道|在体内嵌入一条“生命通道”,让1.8万患者免受反复扎针之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孩子两三次扎不上针,几分钟就让家长和护士急得冒汗;可肿瘤患者血管条件差,护士可能一两个小时扎不进去。有没有 " 一劳永逸 " 的办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简称:市肿瘤医院)在全市首创了静脉置管中心,不仅让 1.8 万患者免受反复扎针之苦,还开创了中心统筹、置管 MDT、护士坐诊等三个特色运作模式。

" 静脉置管被称为患者生命通道,尤其对需要长期化疗的肿瘤病人,因治疗周期长、使用的药物易对外周静脉血管造成损伤,使用外周静脉无法保证患者治疗方案的顺利完成。有了这条嵌入体内的生命通道,不仅可减轻患者痛苦,而且更加高效。" 医院置管中心负责人、护理部主任路虹说,输液管的寿命可长达 20 年以上,PICC 导管也可以达到 1 年,传统医院的置管工作是分散在各个科室,医护人员做 PICC 还是输液港基本 " 各自为政 ",这种分散的弊端就是不利于置管质量提升,而对于患者出现并发症,置管的后期维护等问题,光靠护士的力量是不够的,处理不当就很容易让静脉置管失效。

肿瘤医院率先改革这个弊端——成立置管中心统筹,除了静疗组成员等护理团队成员外,还有包括 ICU、胸外科 4 名置输液港的医生。此外,团队在全国首创并严格实施置管前血管三级评估,也就是说,不是医护擅长哪种置管技术就用哪种,而是以患者需求为中心,通过科学评估给予相应的置管,由此也首次开创了静疗专科护理临床路径。

据路虹介绍,置管 MDT 固定团队成员包括护理部、ICU、放射科、介入科、药学部等 9 位专家和护士,这种方式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延长静脉导管使用寿命,发生并发症能够得到及时、专业的处理。以 PICC 为例,非计划维护率由 27.6% 下降至 1.32%、导管并发症发生率由 9.7% 下降至 2.3%。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钟慧红 责编 李可心

相关标签

统筹 周静 医生 深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