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3-15
深晚领读|纪念约翰•斯坦贝克逝世50周年 斯坦贝克作品系列出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从辛克莱 • 路易斯到海明威,在已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现代美国文学大师中,约翰 • 斯坦贝克相比之下显然更加坚守自己的写作立场。他的同情心始终赋予被压迫者,赋予不合时宜者和不幸者。他的作品在我国读者中曾引起强烈的共鸣。

为纪念约翰 • 斯坦贝克逝世 50 周年,"99 读书人 " 联合人民文学出版社特别推出了 " 约翰 • 斯坦贝克作品系列 ",收录了斯坦贝克的七部作品,包括《愤怒的葡萄》《人鼠之间》《罐头厂街》《煎饼坪》《小红马》《月亮下去了》《愤怒的冬天》。其中《愤怒的葡萄》是斯坦贝克最著名的代表作,是一部史诗式的叙事作品,获得 1939 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和 1940 年的普利策奖;《人鼠之间》和《罐头厂街》是他的另外两部代表作;《煎饼坪》是斯坦贝克第一部大获成功的作品,自此他开始为评论界所关注;《小红马》则是一部散发着乡野泥土气息的短篇集,清新可喜;《月亮下去了》充满理想主义光辉,是一部反法西斯主义的佳作;《烦恼的冬天》给瑞典文学院的评委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斯坦贝克于次年(即 1962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愤怒的葡萄》:20 世纪最具争议的美国小说

《愤怒的葡萄》是一部饱含着愤怒的长篇小说,是斯坦贝克最著名的作品,为他带来了国际声誉。小说描写了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经济恐慌时期中部各州农民破产、逃荒的故事,反映了惊心动魄的社会斗争图景,书名中的 " 愤怒 " 一词便是对导致人们贫困的不公正的社会制度的强烈抗议。

小说对农民困苦遭遇的真实描写,以及作者所流露的真挚同情和无比愤慨,在我国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共鸣。作者生动自然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证明了斯坦贝克是以德莱塞等为代表的美国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位重要的继承者。

《愤怒的葡萄》首版于 1939 年,获得当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次年的普利策奖。这部作品对斯坦贝克最终于 1962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起了坚实的铺垫作用。

《愤怒的葡萄》

〔美〕约翰 • 斯坦贝克 著

陈宗琛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年 3 月

《烦恼的冬天》:斯坦贝克重回巅峰之作

《烦恼的冬天》是斯坦贝克创作后期新探索的一个重要成果。在这部小说里,他描写了一个出身于新英格兰世家的男子如何在现实的压力下,从一个善良、真诚的人变成背弃理想的势利之徒的故事。小说无情却真实地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性蜕变的过程。

《烦恼的冬天》首版于 1961 年,是斯坦贝克最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一部作品,在新的高度和深度上有力地揭露和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酷和人性的扭曲,获得许多评论家的好评,尤其给瑞典文学院的评委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认为斯坦贝克重新回到了当年创作《愤怒的葡萄》时的高水准。这本作品的出版对他在第二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贡献甚大。

《烦恼的冬天》

〔美〕约翰 • 斯坦贝克 著

王改娣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年 3 月

《罐头厂街》:关于友谊、希望和梦想的不朽经典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加利福尼亚州蒙特利海湾的一条海滨街道上。20 世纪 40 年代初,那里以生产沙丁鱼罐头为主要特色,故称罐头厂街。小说的中心人物是一位名叫 " 医生 " 的海洋生物学家。受过高等教育的他并没有看不起邻居们——赌徒、商贩、妓女、流浪汉,在他眼里,这些人 " 很健康,干净得让人诧异 "。另一组人物,马克和他的伙伴们是一群身无分文的流浪汉,没有理想,没有追求,随遇而安地栖居在罐头厂街,他们的生活简简单单,既不掩饰自己的欲望,也不被金钱腐蚀心灵,为人真诚、乐于助人。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美国历史上动荡的十年,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使得社会各个阶层都感受到了压力,并动摇了美国人的文化价值观念,整个社会陷入了精神危机。《罐头厂街》中的这种理想生活状态是斯坦贝克为处在危机中的美国人所建立的价值体系。

《罐头厂街》首版于 1945 年,是约翰 • 斯坦贝克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大萧条时期蒙特利地区底层阶级的精神面貌。

《罐头厂街》

〔美〕约翰 • 斯坦贝克 著

李天奇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年 3 月

《煎饼坪》:斯坦贝克成名作

《煎饼坪》是斯坦贝克的早期作品,出版于 1935 年,描写了一群流浪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享受生活的故事。这是斯坦贝克第一部大获成功的作品,自此他开始为评论界所关注。也是从这部作品起,斯坦贝克坚定地用细腻的笔调忠实反映生活、刻画人物,描写社会中下层人民的生活。

《煎饼坪》突出流浪汉们无忧无虑的心情,赞扬他们在极端贫苦中所表现出来的单纯和质朴,他们不向往财富,讨厌 " 背上有财产的压力 "。这一切与贪婪倾轧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部分读者抨击这些流浪汉是古怪的一群人时,斯坦贝克这样回击:" 他们是我认识和喜欢的人,善良、诚实。"

《煎饼坪》

〔美〕约翰 • 斯坦贝克 著

万晓艳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年 3 月

《人鼠之间》:着眼于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莱尼身高两米,力气大得吓人,但心智却像个孩子,经常闯祸。他唯一的朋友是从小和他一起长大的乔治。乔治带着他到处打零工糊口。他们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有自己的一小块土地,一间小屋,还有一头牛,一只兔笼,再养些小鸡。然而,这样卑微的要求也不过是一场梦。

这次,他们流浪到一座农场。永无休止的流浪生活总算到了尽头,但梦想也到了尽头。乔治终于帮莱尼找到一个地方。在那里,莱尼永远不会再闯祸,永远不会再受伤害,永远不需要再逃亡 ……

《人鼠之间》首版于 1937 年,是约翰 • 斯坦贝克的代表作之一,书名来自英国诗人彭斯的诗句 " 人也罢,鼠也罢,最如意的安排也不免常出意外 ",寓意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人鼠之间》

〔美〕约翰 • 斯坦贝克 著

李天奇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年 3 月

《小红马》:斯坦贝克唯一描写儿童世界的佳作

《小红马》是斯坦贝克出版于 1937 年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由四个短篇故事组成:《礼物》《大山》《许诺》《人们的首领》,由儿童主人公乔迪串联起来,写马的生老病死,各种劳动、西迁的过程和老人们暮年的命运。这一切都在乔迪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印记,或喜悦,或忧虑,或渴望,或悲恸。

在这部短篇集里,斯坦贝克创造了一个儿童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仙子,没有巨人,它的色彩在孩子眼里看得比成人清楚,体会比成人强烈,孩子们刹那间的悲伤心情也显得更加独特。作品散发出乡野的泥土气息,和儿童心态的细致变化交织在一起,达到清新可喜的效果。

《小红马》

〔美〕约翰 • 斯坦贝克 著

董衡巽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年 3 月

《月亮下去了》:斯坦贝克饱受争议的作品

《月亮下去了》是斯坦贝克出版于 1942 年的一部长篇佳作。小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占领北欧某国(暗指挪威)为历史背景,描写了某小市镇以奥顿市长为首的反法西斯人民反抗纳粹占领军的故事。

与一般的反法西斯主义作品不一样的是,在这部小说里,斯坦贝克对正反面人物的描写都尽量表现出了人性的两面性:英雄(或法西斯)的一面和普通人的一面。他既没有拔高反法西斯人民一方,把他们写得 " 高大全 ",而是突出了他们对自由的热爱,不能忍受占领军的侵略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反抗,对德国占领军的描写也没有进行妖魔化处理,在他的笔下,这些侵略者是软弱的,甚至富于人性的。

《月亮下去了》饱含了作者对现实和人性的洞察,以及对人类前途的信心。

《月亮下去了》

〔美〕约翰 • 斯坦贝克 著

董衡巽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年 3 月

深圳晚报记者姚峥华

相关标签

贝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