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脉 2019-03-18
你的梦想是什么?他说:回家种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你的梦想是什么?

最近热播的《见字如面》节目中,播出了郑板桥写给弟弟的一封信,信中,郑板桥的梦想引发热议。

郑板桥,原名郑燮,江苏兴化人,清代书法家、画家、文学家," 扬州八怪 " 重要代表人物。

他,考秀才、举人、进士,一路畅通。

他,为官政绩显著,广受百姓好评。

却偏偏成天惦记着去当农民。

今天文脉君就来跟大家唠一唠这位不走寻常路的知识分子——郑板桥。

板桥刻印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20 岁

◆ 1712 年,康熙五十一年,郑板桥考中秀才。

40 岁

◆ 1732 年,雍正十年,郑板桥考中举人。

44 岁

◆ 1736 年,乾隆元年,郑板桥考中进士。

小小的印章

刻着郑板桥的一生

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 ( 1693 年 11 月 22 日)

郑板桥出生于今江苏省兴化县城。

祖父和父亲为他取名燮,字克柔。燮,委顺也,希望他做个随和平顺的人。然而,郑板桥日后的性格,恰恰与 " 燮 " 字的原意相左。

小名 " 麻丫头 "

当时兴化民间风俗,生了儿子怕夭折,往往取个 " 丫头 " 的小名。郑板桥脸上有几颗淡淡的麻子,所以父亲就叫他 " 麻丫头 "。

郑板桥一直很珍爱父母赐予的名字,他的书画有时会盖上 " 麻丫头针线 " 的闲章。

丫头是假的,针线自然就是指书画了。

卖画扬州

1712 年,康熙五十一年,二十岁的郑板桥考取秀才。

这在古代,相当于有了 " 教师资格证 ",可以开馆教书了。但教书依然很穷,郑板桥不得已,开始卖画。

他卖画的主要市场是距兴化约两百里地的扬州。

扬州八怪

郑板桥在这里,认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好兄弟。

他们,就是十几年后活跃在江苏扬州地区的一支新兴的绘画流派——扬州八怪。

举人

1732 年,雍正十年,郑板桥到南京参加乡试,用数十载寒窗的苦功与命运搏斗,最终成功中举。病魔却抢先一步夺走了与他同甘共苦的妻子。此恨绵绵无绝期,等他到五十岁还为此心痛不已,刻了一印:" 常恨富贵迟 "。"

进士

乾隆元年(1736 ) ,郑板桥经过殿试,考中了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历经二十多年的岁月,历经了多少人生的磨难,才成就了这样的 " 正果 "。

他四十四岁。

这时候,板桥出仕的欲望达到了顶点。

当官

然而,无权无势的郑板桥,直到五十岁,才得到一次当官的机会。

乾隆七年 ( 1742)春,郑板桥骑着毛驴,带着夫人和书童,几箱书,一张琴,一捆行李,来到范县(今属河南省)上任,成为一个七品县令。

后悔

个性十足的郑板桥,与官场格格不入。

他在范县任期的后段,已开始有辞官的思想了:" 人皆以做官为乐,我今反以做官为苦。既不敢贪赃枉法,积造孽钱以害子孙,则每年廉奉所入,甚属寥寥。苟不入仕途,鬻书卖画,收入较多于廉俸数倍,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乾隆九年(1744 年),郑板桥给弟弟郑墨的一封家书上这样写到:

十月二十六日收到家里来信,知道新买的田地,秋季收获了五百斛的稻谷,非常高兴。从今往后,我们可以一辈子做农民了。现在需要制备碓、磨、筛罗、簸箕,制备大小扫帚,制备升、斗、斛等量具。家里面的女人,连同家里的女佣,都要让她们学习舂米、簸糠的本事,这才是一种靠田园抚养子孙的生活气象。天寒地冻的时候,穷亲戚、朋友登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到他们手中,再加一小碟酱姜吃着,这是最能让老弱贫寒的人感到温暖的东西。闲暇的日子吃点碎米饼,煮点糊涂粥,两手端着碗,缩着脖子喝下去,就算外面是冰天雪地,早上起来,喝了这样的粥全身也都是暖和的。哈哈,我们可以长久地做一辈子农民啦!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见字如面》节目现场何冰阅读版

辞官

乾隆十八年,郑板桥被解职。

解职原因,说法不一。《扬州府志》、《国朝诗人小传》谓 " 以疾归 ",《兴化县志》谓 " 乞休归 ",曾衍《小豆棚杂记》谓 " 因邑中有罚某人金事,控发,遂以贪婪褫职 "。《清史列传》、《清代学者像传》谓 " 乞疾归 "。(《陈书良说郑板桥》 陈书良 著 中南大学出版社)

从此,郑板桥掷去乌纱,卖画终老。

乾隆三十年,七十三岁的郑板桥溘然长逝,死后葬在故乡兴化管院庄。

文 |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郑文静 王子扬

图 | 王子扬 郑文静 制作

感谢《见字如面》节目组、《陈书良说郑板桥》等对本文的支持

(编辑 陈海静)

相关标签

乾隆 扬州 南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