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3-21
深晚报道 | 古村桂林展新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去年 2 月,卢亦洪刚接到单位安排去桂林村驻村帮扶任务时,就收到了很多同事的特别关心,有些同事羡慕地说," 到桂林这么好的地方,好好干,到时我们一起去看你。"

" 这是个美丽的误会。" 卢亦洪笑言,此桂林非彼桂林。卢亦洪要去的帮扶点桂林村位于东江河畔,原是河源市紫金县临江镇的一个古村,因历史上有大片的玉桂树而得名。临江镇所处片区,北连赣闽,南通广府,自古以来是东江流域客家地区重要商埠之一。

▲驻桂林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卢亦洪(右一)和村干部在桂林村党群服务中心前。

昔日的古村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2014 年 5 月,河源市设立江东新区,根据规划,桂林村当时所在的紫金县临江镇被整体划入江东新区。这个规划面积为 434 平方公里的新区,被誉为河源的 " 浦东新区 ",寄托着河源人的发展梦想。

跟着卢亦洪的脚步,记者用脚步丈量着桂林村,放眼望去,整个村庄给人的感觉是出乎意外的大:全村总面积有 21 平方公里,其中林地有 1.5 万亩,水田加上边角地有近 9000 亩。

除了一家食品厂外,桂林全村都是绿油油的大片田地和山林,看上去更像一幅等待桂林村村民书写的未来画卷:正在热火朝天施工的赣深高铁从桂林村穿过,而高铁站就设在隔壁村,未来这里是江东新区核心区。按照规划目标,到 2030 年,江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将超 1000 亿元,常住人口达到 45 万,基本实现全域城镇化。

" 不仅要输血,更要创造条件让他们能自身造血 "

走访村里的贫困户是卢亦洪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作为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以下简称 " 深圳中行 ")驻河源临江镇桂林村帮扶工作队第二任队长,卢亦洪去年 2 月到任。虽说接手帮扶工作时间不长,但他已把桂林村的贫困户等村情摸得一清二楚。

▲驻村工作队队长卢亦洪(左一)走访贫困户李学新(中)。

卢亦洪介绍,桂林村全村总人口 3956 人,总户数 912 户,下辖 13 个自然村,共有贫困户 60 户 186 人。" 桂林村因为贫困人口相对比较多,所以帮扶任务比较重。" 卢亦洪说。

因为之前担任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坪山支行行长,村民都喜欢称卢亦洪为 " 卢行长 ",但他更喜欢 " 卢队长 " 这个称呼,觉得比较亲近。

3 月 12 日上午,卢亦洪和记者一道走访贫困户李学新家。在卢亦洪眼里,过去的李学新家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家庭:父亲重病瘫痪在床需专人照顾,三个孩子在校读书,家里只有一个劳动力苦苦支撑。疾病、读书负担、下雨漏水的石棉瓦房,这些重压几乎要将李学新压垮。

驻村帮扶工作队和 " 卢行长 " 的到来,让 51 岁的李学新看到了希望。卢亦洪与村委会干部以及上级部门一道,协调驻村企业金霸食品厂设立专门的 " 扶贫车间 ",优先为村里的贫困户家庭提供就业岗位。李学新就是受益者之一,他现在在家门口的金霸食品厂上班,这家食品厂是河源市第二大米粉厂,效益好,工资发放有保障。

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李学新和妻子都进入食品厂工作,他的两个孩子也已毕业工作,李学新的家庭状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李学新花了 15 万元建起一栋新房。今年他特别嘱咐两个孩子好好工作,全家一起努力," 争取到明年,把家里的新房再加建两层,让每个孩子有一层楼。"

改变命运的不止李学新一人。桂林村村支书江少明介绍说,仅金霸食品厂就一共吸纳了 200 多位村民就业。目前,桂林村实际劳动力贫困户有 63 人,外出务工的有 41 人,在家贫困户 22 人参加政府安排的公益性岗位,从事保洁等简单劳动,基本实现有劳动力的贫困户 100% 就业。

" 我们对贫困户的脱贫帮扶,不仅要输血,更要创造条件让他们能自身造血,让他们树立自信,感受到生活的希望。" 卢亦洪说。

" 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

在卢亦洪的心中,始终绷紧一根弦:产业帮扶是长效脱贫的根本之策。" 要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的作用,通过产业项目投资实现村集体的自身造血功能,让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共享发展成果。" 卢亦洪说。

38 岁的邓志勇就是卢亦洪所说的 " 党员致富带头人 "。邓志勇既是桂林村两委委员,也是村里的养鸡能手," 我养的竹园鸡每年能出栏 3 万只,大概能销售 300 万元,利润在 40 万元左右。" 邓志勇说。

深圳中行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里商量,决定投入帮扶资金 30 万元入股桂林村党员致富带头人的生态养殖项目,按照固定收益率 16.6%,分两期每年分配 20 万元,覆盖全部贫困户。2017 年和 2018 年贫困户人均分配分别为 1060 元、1070 元。

为了解决桂林村竹园鸡等农产品销路问题,深圳中行于 2018 年 8 月投资 4 万元建设完善了桂林村扶贫商城。通过电商平台,卢亦洪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同事,利用深圳中行员工食堂平台内部采购、员工和客户购买等渠道,为桂林村的传统农产品找到了新的销路。" 截至去年 12 月,商城共销售 70 多万元,计提贫困户分红资金 5 万多元,实现一定的造血功能。" 卢亦洪说。

▲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卢亦洪(右)和致富带头人邓志勇查看竹园鸡的饲养情况。

为实现长效脱贫,深圳中行将 150 万元帮扶资金投资于江东新区财政兜底的产业园项目(贫困户),使桂林村 168 名可开发贫困户在 6 年内,每人每年可分红 4000 元,实现了 " 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另外,深圳中行还投资 50 万元参加江东新区财政兜底的产业园项目(村集体)。这样,在 20 年内,村集体每年可分红 7.5 万元。

" 教育帮扶,怎么投入都不为过 "

在桂林村,卢亦洪最惦记的还是学校的孩子们。" 扶贫先扶智,输血更要造血。" 卢亦洪说,深圳中行不遗余力地开展教育帮扶,就是希望通过教育帮扶阻断贫困基因的代际传递。

桂林村有两所小学,一所是桂林小学,一所是潭头小学。在桂林村,最宏伟最漂亮的建筑就是小学教学楼。当记者和卢亦洪一起走进村委会旁边的桂林小学时,在操场上玩耍的学生们突然停了下来,齐刷刷地转向我们,高高举起右手敬礼,所有人一起大声向我们问候 " 老师好 "。

▲深圳中行团委每月选派 5 名优秀青年员工到桂林小学支教授课,开设舞蹈、篮球、手工、英语等课程,始终未有间断。

桂林小学校长邓金滔解答了记者的疑惑,他解释说," 在深圳中行帮扶和感化之下,我们桂林小学逐步培养感恩的校园文化,学校要求所有学生见到老师和校园访客都要敬礼并礼貌问候,并且让孩子们互相监督提醒。"

桂林村重视教育有其深厚的历史传统。卢亦洪坚信教育对人的塑造作用,他带着记者去探访村里最古老的建筑——宾公家塾。这座曾为学堂的古祠堂大门上贴着 " 东汉家风,南洋世泽 " 字样的对联,仿佛在向世人讲述桂林村书香耕读的百年历史。现在,它已被列为河源市重点文物单位。

▲古建筑 " 宾公家塾 " 仿佛在向世人讲述桂林村书香耕读的百年历史。

桂林村的孩子们是幸运的:2017 年 1 月,一座投入 20 万元建设的桂林小学灯光篮球场启用,这是河源市最高标准的灯光篮球场。教学楼内也配备了全新的课桌椅,捐赠来的 6 套投影仪和 4 套音响设备让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图书阅览室,捐赠来的图书摆放得整整齐齐;最让孩子们开心的是,现在每位学生每天都能喝上 1 瓶免费牛奶。而这一切都来自于驻村帮扶工作队干部和深圳中行同事们的努力。

▲卢亦洪在察看深圳中行捐赠给桂林小学的图书阅览室。

不过,最让孩子们惦记的是深圳中行连续三年组织举办的 " 爱心助学 精准扶贫 " 夏令营。" 刚一开学,孩子们就在问,今年什么时候可以去深圳参观学习。" 桂林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利美红说,孩子们期盼的背后,是想在大城市的参访中长见识、立志向。

▲卢亦洪在回顾深圳中行教育帮扶桂林小学的活动。

一提搞夏令营,卢亦洪就感到压力倍增,为了让孩子们饮食起居和出行安全等做到万无一失,深圳中行要组织许多同事一对一接待看护孩子。

但每次活动,卢亦洪和深圳中行的同事们都咬牙坚持过来了。" 我们做的工作就是在孩子们心中撒下一颗爱心的种子,将来长成一片爱心树林。" 卢亦洪说," 对于教育帮扶,我们怎么投入都不为过 "。

▲卢亦洪在整理帮扶档案。

帮扶干部信息

姓名:卢亦洪

原工作单位: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坪山支行

现帮扶工作地点和职务: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驻河源市江东新区临江镇桂林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工作感言:

对于教育帮扶,怎么投入都不为过。愿今天播撒的爱心种子,明天长成郁郁葱葱的爱心森林。

深圳晚报记者 成功 文 / 图

相关标签

桂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