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红艳 文 / 摄)近日,生态环境部与江苏省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3 月 21 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对框架协议进行详细解读。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是目前全国唯一的部省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根据框架协议," 无废城市 " 建设、跨省生态环境信息共享、国家级生态环境修复等多个生态环境治理试点和项目将落户江苏。
△发布会现场
力争 3-5 年,江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 75% 以上
据了解,合作围绕共同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共同完善生态环境政策体系、共同健全生态环境法治体系、共同构建生态环境社会行动体系、共同推进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改革和共同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六个方面展开。
主要包括推进生态保护引领区、生态保护特区、江淮生态经济区和京杭大运河生态长廊建设;完善绿色金融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建成 20 个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参与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建立长三角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推动设立跨行业、跨区域生态环境审判法庭等工作。
未来 3-5 年,全省生态环境将有哪些变化?框架协议也定下了 " 小目标 "。未来 3 到 5 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优良天数比率、国考断面优Ⅲ比例均达到 75% 以上,长江、太湖、沿海等重要生态系统安全、稳定、健康。
省生态环境厅综合业务处处长张雷说,将经过 3 到 5 年努力,江苏省补短板、调结构、优环境取得积极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生态环境监管、法治、经济政策、改革创新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高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的示范区、突出环境问题系统治理的标杆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践的引领区,为全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多个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将在江苏率先试点、示范
今后,一大波生态环境治理试点和示范项目将落户江苏。开展 " 无废城市 " 试点,实施水权交易试点,建立长三角精准治气、系统治气示范区,支持徐州市贾汪区等建设国家级生态环境修复示范区 …… 协议明确,经过 3 至 5 年努力,基本建立国内一流的生态环境监测监控执法科研现代化体系,打造一批有典型示范意义的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建设项目、全国生态环境修复示范工程。
另外,生态环境部还将指导开展江苏省生态环境容量和承载力研究、江苏省 PM2.5 和臭氧协同控制重大课题研究,建立长三角精准治气、系统治气示范区;支持开展跨省生态环境信息共享、大数据应用和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试点;支持国产新型生态环境监测卫星在江苏率先应用试点;支持徐州市贾汪区等建设国家级生态环境修复示范区;支持江苏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 " 无废城市 " 建设试点等。
其中," 无废城市 " 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
" 目前江苏多个城市都在积极申报试点。" 江苏省环科院环境规划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孙兆海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为推进 " 无废城市 " 建设,2019 年 1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无废城市 " 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在全国范围内选择 10 个左右有条件、有基础、规模适当的城市,开展 " 无废城市 " 试点。
目前已初步排定 2019 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
根据框架协议,建立部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在江苏或北京召开一次部省合作联席会议,确定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协调重大合作事项,评估合作成效,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对此,张雷透露,目前已初步排定了 2019 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主要围绕六个方面,共 29 项内容。比如,在生态环境监管体系上,拟定的就有五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推动产业转型布局调整等。具体清单内容,接下来可能还会调整。
(编辑 张爱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