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2 日上午,广东省水利厅联合深圳市水务局、南山区政府在深圳湾体育中心举行了 " 世界水日 " 大型宣传活动的启动仪式,共同倡导 " 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 "。全国节水办副主任张清勇、广东省水利厅副厅长孟帆、深圳市副市长黄敏、深圳市水务局局长张礼卫以及各级河长共约 200 人出席此次活动。仪式上,南山区获颁全省首个 " 广东省县域节水型社会示范区 " 证书,并公布全省十件水利大事及十大最美民间河湖长。
黄敏表示,深圳市政府把节水纳入城市发展战略,坚持把节水作为践行十六字治水方针的首要政治任务,将节水工作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抓手。深圳不仅出台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方案,还以节水控排水,对偷排漏排超排等行为 " 精准打击 ",并在全市逐步开发再生水资源。
孟帆对深圳的节水工作给予了肯定。他表示,我省人均水资源量约 1700 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22%。东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量接近 32%,已接近世界公认的 40% 的合理水平。而深圳的生产生活用水主要依靠东江水,多年来流域外取水占深圳市用水总量的 80% 左右,是名副其实的缺水城市,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深圳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在深圳举办节水宣传主题活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节约用水的理念印刻在人们心中,深圳的节水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2011 年至 2018 年,深圳以每年平均 0.6% 的用水微增长保障了经济社会高速迅猛发展,节水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深圳的万元 GDP 水耗由 2010 年的 19.95 立方米降至 2018 年的 8.41 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 14.15 立方米降至 5.22 立方米,全市供水管网漏损率由 2013 年的 12.72% 降至 2018 年的 10.66%,各项指标在全国大城市中均处于领先水平。水循环利用是节水工作里的重要一环,2018 年,全市污水总处理能力达 622.5 万吨 / 日,其中 362 万吨出水主要指标达地表水Ⅴ类,再生水利用率达到 69%,成为河道补水和景观、绿化用水的主要来源。
活动仪式上,广东省水利厅还向南山区人民政府颁发了 " 广东省县域节水型社会示范区 " 证书,还宣布了全省十件水利大事、十大最美民间河湖长和十位最美水利人名单,并向代表颁发奖杯。
深圳晚报记者 郭宇立 责编 李可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