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3-24
2019锡马火热起跑,赛会纪录再次被高手刷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金辰 朱鲸润 / 文 实习生 厉塬坤 夏秋 / 摄)3 月 24 日 7:30,2019 比佛利无锡马拉松在盛大的樱花雨中鸣枪起跑,也标志着赛事的又一次全新出发。本次赛事由中国田径协会、江苏省体育局、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体育竞赛管理中心、无锡市体育局、汇跑赛事承办。今年的赛事规模在去年的基础上有所扩大,参加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和迷你马拉松的选手总数达到了 33000 人。

△鸣枪开跑

最终,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选手 Negawo Asnake Dubre 以 2:10:21 的成绩获得了全程马拉松项目男子组冠军,并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亚军和季军也都归属埃塞俄比亚选手,分别只比冠军选手相差 1 秒和 4 秒。此次全马前 8 名选手均打破了 2:12:50 的赛会纪录!全马国内冠军头衔则被李子成获得,他的完赛成绩为 2:15:08。全马女子组前三名也被埃塞俄比亚选手包揽,冠军 Tsehay Gebre Getiso 的成绩为 2:28:06,亚军和季军成绩分别为 2:28:21 和 2:30:46。本次女子组前两名成绩均打破了此前 2:29:17 的赛会纪录。

△为选手颁奖

无锡早樱妆点最美赛道

无锡作为江苏省第三个、全国第 14 个 GDP 跨越万亿元大关的城市,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对于生态文明、社会治安、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变得更加立体。作为深受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喜爱的一项路跑赛事,无锡马拉松通过五年多的时间,拿下了国内外诸多官方认可,赛事先后获得了中国田协金牌赛事、国际田联铜标赛事、国际马拉松及长跑协会会员等荣誉称号。

△等待起跑

每年 3 月的无锡马拉松都以环境优美的赛道著称,从前年开始,锡马将赛期往后顺延一周,正是期望将无锡绚烂盛放的樱花展现在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参赛选手面前。当赛道途经十里芳径、鼋头渚等景点时,两旁的樱花吸引了众多快速奔跑的选手驻足拍照留念。对于大众选手而言,来到无锡的这一份参赛体验远比成绩更加记忆深刻。

△火热开跑

2019 比佛利无锡马拉松在报名阶段就引起了跑圈的热烈关注,总计有 118444 名选手参与报名,最终通过抽签的方式产生了参赛名额。据悉,在这个属于马拉松的周末里,无锡总计吸引了外地游客十余万,大家来到无锡都充分感受到属于锡马的热情与活力。

高品质服务捕获更多粉丝

比赛日当天,现场的引导以及赛后功能区志愿者的高效服务,也征服了所有跑者的心。今年的锡马在赛前领物和比赛日终点都为参赛选手设置了摆渡车服务,选手可以通过摆渡车往返于金匮公园地铁站和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极大地便捷了选手的出行。锡马通过五年的经验累积,在为选手提供服务上不断传承与创新。正是基于对赛事的巨大责任感,锡马所呈现出的高品质服务才能够赢得更多跑友的支持与肯定。

△火热开跑

志愿者是赛事与选手之间的第一扇窗,在今年的锡马期间,组委会总计派出了 5000 余名志愿者,他们参与到赛事的每一个环节中。为了保障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组委会在赛前通过培训 100 名核心志愿者,再由他们来领导和协调 5000 多名普通志愿者参与服务,最大程度地保障了选手的赛事体验。流水化、规范化、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志愿服务获得好评。

创新黑科技点亮锡马

在无锡马拉松迅速的发展过程中诞生了不少 " 全国首创 " 的技术,这一项又一项高科技手段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赛事运转的效率,同时让跑者的参赛体验更加顺畅。

在领物现场,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认定系统是无锡马拉松于 2017 年在全国首次使用,选手只需要刷自己的二代身份证原件即可,省去了更多选手身份认证程序,极大地缩减了选手的等待时间。今年锡马,该系统再度升级,选手在排队刷身份证的同时,通过系统识别,对应窗口的志愿者可以第一时间准备好该选手的参赛物资,再一次缩短了接下来环节的等待时间,提高了跑友领物的效率。

今年的无锡马拉松还承担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除了继续与公益组织 " 大爱清尘 " 开展公益合作之外,今年组委会通过大力宣传电子手册的形式,鼓励和号召更多的跑友加入到减少纸张浪费的环保事业中来。与此同时,今年全新升级的小程序 " 锡马参赛助手 " 更是全方位替代了纸质版手册,便捷了跑者搜索赛事相关信息,第一时间获取赛事资讯。

此外,分区检录系统、全半程混编出发机制等一些锡马自主研发且在国内率先使用的黑科技,无疑都为锡马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编辑 蒋文嘉)

相关标签

马拉松 志愿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