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3-25
青蛙的外表鸟的嗓子,这个罕见物种在江苏首次发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陈敏)长相似青蛙,声音像鸟叫,鼓膜凹陷,用高频声波与同类交流,它叫凹耳蛙,是我国特有物种。此前只在浙江、安徽两地有发现,曾经一度认为只有 50 只左右。近日,现代快报记者获悉,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沈钧贤和徐智敏,在无锡宜兴黄塔顶山脚和太华镇一带发现了凹耳蛙,这是江苏省首次发现,且种群数量较多,目前已经发现了十来只。

△沈钧贤和徐智敏夫妇

凹耳蛙是青蛙吗,有什么特别之处?在宜兴发现凹耳蛙有什么意义?3 月 23 日中午,现代快报记者前往宜兴黄塔顶山脚下的黄塔顶度假山庄,采访到了仍在这里进行凹耳蛙研究的沈钧贤和徐智敏。沈钧贤今年 78 岁,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 21 世纪初就开始凹耳蛙的研究,他的夫人徐智敏 79 岁,是中科院副研究员,此次一起考察凹耳蛙的地理分布。

凹耳蛙是我国特有物种

" 凹耳蛙是我国特有物种,长相似青蛙,声音像鸟叫,用高频声波与同类交流,目前只在浙江、安徽两地有发现,对海拔、水质等要求极高。" 沈钧贤介绍道,1972 年由中国科学家在黄山发现,由于鼓室凹陷的特殊结构,1977 年被正式命名为凹耳蛙。

" 从 21 世纪初,随着研究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完善,中美科学家研究该物种后发现,凹耳蛙叫声中含有超声组分,研究还证实超声组分是凹耳蛙种群内通信有意义的信号,即凹耳蛙拥有使用超声进行种内通讯的能力,这是进化的优势性状,也是最值得研究的地方。

△ 3 月 22 日晚,沈钧贤和徐慧敏在涧沟里找凹耳蛙。

沈钧贤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凹耳蛙一般栖息于山溪附近,以前在浙江安吉、建德以及安徽黄山等地发现,生存海拔范围 150 至 700 米,且数量不多,雌雄比例严重失衡,雌蛙很少,要找到一对抱合的雌雄凹耳蛙都很难," 宜溧山地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海拔气候等均接近,因此来这一带寻找凹耳蛙的踪迹 "。

宜兴发现凹耳蛙,系江苏首次发现

跟着沈钧贤夫妇,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了发现凹耳蛙的黄塔顶山涧附近,由于凹耳蛙是夜行动物且个头比一般蛙要小,白天很难看到。沈钧贤模拟凹耳蛙的叫声,发出了一声 " 嘶 ",一秒不到,随即听到了 " 嘶 " 声的回应。" 这些鸟叫声,其实就是雄性凹耳蛙的回答叫声。"

△宜兴黄塔顶山脚下的山涧里发现的凹耳蛙

" 这次来宜兴找凹耳蛙,得到了当地志愿者的帮忙,找蛙非常顺利。" 沈钧贤告诉现代快报记者,3 月 20 日下午 4 点到的宜兴,山庄主人说在山涧里有鸟叫,我就用刚刚一样的方法 " 嘶 " 了一下,听到回应后心里就有底了," 我要找的凹耳蛙,就在这里 "!当晚,沈钧贤夫妇就捕到了 2 只雄性凹耳蛙。

△在宜兴发现的凹耳蛙放在手心。

随后的几天,沈钧贤还在太华镇太华村和新华村一带都发现了凹耳蛙的踪迹。" 凹耳蛙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对海拔、气候、水质要求很高。" 沈钧贤告诉记者,这次在宜兴发现凹耳蛙,也是江苏首次发现,一方面,对凹耳蛙分布、数量等信息得到补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宜兴一带的生态环境很好。

有望应用于失聪人员交流和军事信息传输等领域

" 凹耳蛙是第一个被证实能发出 20 千赫以上超声信号的非哺乳类脊椎动物,声音很特殊,像鸟鸣般的 " 叽 -- 叽 --" 声,又尖又细,对其叫声频谱及高频听力机制研究科学意义重大。" 沈钧贤从事凹耳蛙声行为与听觉基础的研究已经快 20 年了,研究成果还获得 2012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沈钧贤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对于凹耳蛙物种的保护和研究,一方面,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方面,希望能引起国人的关注;另一方面,大自然就是宝藏,以凹耳蛙特殊的听觉结构和功能为基础的研究,有望应用于失聪人员交流和军事信息传输等领域。

图片来源:通讯员 丁焕新 摄

(编辑 刘魏)

相关标签

江苏 中国科学院 研究所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