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3-26
苏大强苏明玉都是苏州人?苏州人:我弗是,弗是我,别瞎讲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何洁 王子扬)霸榜热搜近一个月后,《都挺好》终于迎来了大结局。这部剧带火了 " 苏氏一家人 ",还带火了他们身后的这座城市——苏州。据不完全统计,剧中出现了平江路、金鸡湖、东方之门、国金中心等 26 处地标,这些地方如今每天要接待大量慕名而来的电视剧观众,纷纷变身网红打卡地。

△《都挺好》剧照。视觉中国供图

然而,不少苏州人看完剧却表示,《都挺好》虽然发生在苏州,但总觉得缺了点 " 苏州味儿 ",有种 " 形似神不似 " 的感觉。为什么说这部剧不够 " 苏州 " 呢?真正的 " 苏州味儿 " 是什么样的?现代快报记者走进苏州,为各位读者一探究竟。

《都挺好》带火苏州:

苏家老宅、食荤者餐厅成网红打卡地

△同德里。记者 何洁 / 摄

电视剧里的苏家老宅青砖灰瓦,地处僻静的寻常巷陌。现实中,这里是五卅路同德里,旧时的郡治后木兰堂遗址,杜月笙曾在这里建房子出租,是条颇有民国风味的老巷子。

现代快报记者发现,自从《都挺好》这部剧火了之后,这条巷子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游客过来 " 打卡 ",特别是剧中的苏家老宅门口,不断有游客敲门。有时候,房子真正的主人会出来解释:" 别敲门了,就是个老房子,真的没啥好看的。"" 以前也常有剧组来拍戏,也有年轻人来拍婚纱照,不过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红。" 住在同德里的徐阿姨告诉记者。

除了苏家老宅,剧中的食荤者餐厅也开始爆火。抖音上大量出现食荤者门前打卡的短视频,其中更不乏点赞破 10 万者。这里位于平江路,名叫翰尔园,它其实并不是餐厅,而是一家茶馆。记者还没走近,就已经看见乌压压的人群纷纷举起手机留影。走进去,里面也并非像电视剧里展示的厨房,而是一个很典型的苏州庭院,每天都有评弹演出。

记者了解到,苏州评弹是电视剧里的一大特色,《白蛇传之赏中秋》《三国演义战长沙》等经典唱段,都起到了串联剧情,画龙点睛的作用。翰尔园的店员介绍说," 开播之后,店里的年轻听众越来越多了,很多可能之前不了解评弹的听众,也开始有兴趣去了解这种古老的艺术。"

苏州观众集体吐槽:

北方感太强,这家人 " 一点儿也不苏州 "

△《都挺好》剧照海报。视觉中国供图

电视剧里,苏大强生活在苏州,职业是图书管理员。据原著描述,他接了自己父亲的班,这就说明,苏家至少三代人都生活在这座城市。但很多苏州观众看完电视剧却集体吐槽,这一家人 " 一点儿也不苏州 "。

首先就是口音,剧中的主要角色基本上都是一口 " 京片子 ",特别是倪大红扮演的苏大强," 北方大汉既视感太强烈了 ",三句一个 " 咱 ",两句一个 " 甭 ",丝毫没有吴侬软语的感觉。有苏州网友吐槽道:" 这部剧的名字应该叫《北京人在苏州》。"

还有就是姚晨扮演的苏明玉了。记者发现,知乎问题 " 苏州人这么疼女孩,为什么《都挺好》还有重男轻女的剧情?" 热度很高,引来了十多位苏州网友的集体 " 辩护 ":苏州人比较疼女孩儿,像苏明玉这种爸爸不疼、哥哥不爱的,几乎不可能出现。有位网友表示:当地有个习俗叫 " 两家并一家 ",就是说外地小伙子娶了苏州女孩,会被要求生两个小孩,其中一个跟女方姓,不太会有 " 传宗接代男丁至上 " 的想法。

这些 BUG 丢了 " 苏州味 ":

服饰穿错、人物命运太不合理

电视剧里设计了一个非常苏州化的情节——上山采茶。年轻的茶姑穿行山间、辛勤劳作,原本是一副很美江南山水画卷,但有人却发现了一个大 BUG。

△苏州市民朋友圈吐槽

苏州市非遗保护管理办公室原主任、研究员,江苏省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龚平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剧中山上的茶姑位于苏州城西太湖中的贡山,她们却穿着甪直江南水乡妇女服饰,有 " 张衣李穿 " 的嫌疑。

龚平还表示,剧中出现的,是苏州城葑门、相门外水荡地区甪直、胜浦等周边方圆五六十公里内独有的水乡妇女服饰,源于水田生产稻作文化,在 2006 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服饰在苏州城南、城西农村根本不流行,特别是远及太湖边的丘陵地区,服饰差异更是天差地别。" 在戏剧界,对剧装有句俗语:不怕穿破,就怕穿错!就是这个道理。" 龚平说。

△《都挺好》片段截图

剧中还有段戏让人印象深刻:高考完了的苏明玉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以她的分数本可以上清华大学,可因为父母舍不得花钱,就送她去上免学费的师范学校。这个看似合理的细节却遭到苏州网友的集体吐槽:" 这种事在苏州几乎不可能。" 很多苏州网友回忆起上学时被老师支配的情景:" 当时尖子生都被‘隔离’起来,重点培养考清华冲北大,就算家长不想让小孩上名校,学校也会‘死缠烂打’绝不同意!"

【彩蛋】

现代快报记者专访《都挺好》片头插画作者——苏州画家谢友苏

△谢友苏。受访者供图

在《都挺好》的片头,一幅幅富有江南市井风情的工笔画逐一闪现,而这些画作,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是出自苏州画家谢友苏之手。

谢友苏 1948 年出生于古城苏州的一个书画世家,父亲谢孝思、母亲刘叔华都是著名画家。自幼受父母的影响,他也热爱画画。乍看他的画很特别,不像我们所惯见的中国画,谢友苏说,自己的画还是属于工笔人物画,但是加入漫画手法,以适度的夸张,使画面更加生动、幽默、富有情趣。" 我的画都来自生活,因为专门表现老百姓的市井题材的画不多,所以才显得特别。美国有个插画家罗克威尔,专画美国老百姓的生活,在美国家喻户晓。苏州人的生活也应该被本地的画家保留下来。" 谢友苏称。

谢友苏现在在平江路开了友苏美术馆,有不少人慕名而来。

说起和《都挺好》剧组的合作经历,谢友苏称," 这也是我第一次‘触电’,对我的创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想试一试。" 他听说,剧中故事发生在苏州,聚焦教育问题、亲情隔阂、代际关系、中产危机、婚姻瓶颈等现实问题,立刻就同意了。

不过,谢友苏坦言,在人物描绘上,遇到了较大的困难。谢友苏说,《都挺好》聚集了姚晨、倪大红、郭京飞、杨祐宁、李念、高鑫、高露等众多实力演员,许多是大家经常能在屏幕上看到的。而他笔下的人物常常是夸张变形的,富有戏剧性。这次既要保持绘画风格,又要符合演员形象和气质,很难定型。

在和剧组多次沟通后,谢友苏反复推敲,前后耗时近两个月,重新创作了 10 幅作品。记者发现,这些画中场景有枕河人家,有树下小憩,有书摊旧忆,有家人欢聚,充满生活情趣和人生况味。此外,剧组还选中了谢友苏的《谁使人间笑翻天》作为片头结尾,体现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的中国市井温情生活。

(编辑 王鹏)

相关标签

苏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