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3-30
扬州墓园设立国内首个AR祭扫服务站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姜涛 记者 韩秋)3 月 29 日,蜀冈西峰之上的江苏扬州墓园又进行了一场庄严生命告别仪式,没有墓碑和穴位,33 名逝者选择生态葬的方式回归自然,而人机交互的 AR 祭扫技术的运用,又让他们音容永存,他们虚化成蝴蝶在大屏上翩翩飞来,飞翔在一片乌桕林和盛开的鲜花之中。

△工作人员演示 AR 祭扫。

当天上午,扬州墓园举行第二届公益生态葬集中安放暨 AR 祭扫服务站开通仪式。在手持黑伞的护卫队护卫下,33 名逝者亲属小心翼翼捧着用红绸包裹的骨灰坛,跨过碧水上孝陵桥,来到了一片高大的乌桕林中,绿树环抱,花草芳香。

现代快报记者看到,花坪上有 33 个新挖的深约 1 米的坑穴。工作人员将生态骨灰罐徐徐地放置在坑内,随后亲属们将掺着鲜花的泥土撒入墓中,接着就是封穴,复土之后,又在上面种满了鲜花。最后是致悼词。整个安放仪式简洁、庄重,充满仪式感。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生态骨灰罐通体纯白 , 看上去和普通瓷制的骨灰盒无异 , 骨灰盒上贴着姓名、性别和年龄。生态葬的骨灰盒材质是糯米做的,可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降解,与自然融合。这种 " 源于自然,归于自然 " 的安葬方式,把对逝者的思念融入树木花草中,融入大自然中,符合我国天人合一、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平均每个墓葬仅占地 0.05 平方米。

现场,逝者家属表示,节地生态安葬体现了绿色殡葬的新风尚、新趋势,也体现了人生的本意——人生于自然,必将归于自然。选择草坪葬简约自然,回归了生命的本质,这种葬式 50 年、100 年也不会淘汰。逝者高健的家属表示,生态葬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不占地、不立碑,真正做到了回归自然,生态环保。" 以低碳、生态、环保、节地方式完成对生命最高的崇敬,这样挺好!" 高健亲属说。

在生态葬区旁,记者看到了一座公交站台式的 " 人生驿站 ",几块钢、木和玻璃的支撑,具像地表达人生将去往的方向,这就是扬州墓园开通国内首个 AR 祭扫服务站,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家属只需要轻点屏幕,亲人的虚拟墓碑就可以出现在眼前。

" 之所以引进这种技术主要还是源于墓园的生态葬。" 该墓园主任张峰介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和选择生态葬这种绿色安葬形式。但后期祭扫却成为了一大难题,比如说,生态葬完全采用降解骨灰的形式,埋葬后无法标注地点,选择生态葬的市民扫墓时查找地点有难度。

扬州墓园方面表示,今后通过继续研发,年内这种祭扫技术后期还将同时支持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如果亲人抽不开身、身体不便或者远在异国他乡,今后只需登录扬州墓园授权的账号,即可完成实时祭扫,实现远程的 AR 祭扫。" 后期墓园还会将逝者先前的视频、语音、照片等资料融入到 AR 祭扫中,亲人在祭扫的同时通过点击就可以进播放,增加祭扫仪式感、真实感和文明感。

(通讯员供图 编辑 邵倩倩)

相关标签

ar 扬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