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江笑笑 记者 梅书华)今年的 3 月 31 日是南京市第二个 " 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日 ",当日上午 10 点,江苏省暨南京市遗体器官捐献者公祭仪式在 " 南京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林 " 举行,现场千余人参加此次活动。在刻有遗体器官捐献者的名录碑前,家属们在自己亲人的名字前奉上鲜花,寄托哀思。
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服务部部长刘文华介绍,捐献遗体器官对医学教学研究和临床救治危重病人具有重要作用。南京市遗体器官志愿者协会在全社会的支持下,发展迅速,截至 2019 年 3 月底,全市登记的捐献遗体志愿者已达 10000 多人,涵盖中科院院士、将军、离退休干部、宗教界人士、工人、农民等各界人士。目前已实现遗体器官捐献 2000 多人,包括器官捐献 261 人,捐献器官 632 个、眼角膜 1200 多片。
他强调,针对这些志愿者,2015 年,南京市人大出台《南京市遗体和器官捐献条例》,成为全国遗体器官组织捐献 " 三位一体 " 地方法规,其中对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组织的权益做了明确保障。
据悉," 南京市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之友 " 协会成立于 1996 年,他们提出 " 三不两献一育 " 倡导,即:逝后不开追悼会、不接受花圈挽联、不用骨灰建墓土葬;捐遗体供教学研究、献器官供临床移植;骨灰用于植树育林。加入该协会者被称为 " 志友 "。
李元伯在 2002 年加入 " 志友 " 这个大家庭,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我觉得成为‘志友’很好,能给儿女减轻负担,不仅有益家庭,更有益社会,遗体捐献后,器官能够帮助很多人,比如眼角膜能让人重见光明。" 在他的影响下,他的爱人在 2011 年也成为了一名 " 志友 "。41 岁的张雷是一名受捐者,他特意提前一天从浙江赶来南京参加活动。他介绍,自己在 35 岁时查出肝癌晚期,幸运的是,他等到了合适的肝源,2013 年 7 月在南京接受了肝移植手术。他说," 很感谢捐献者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一定会好好爱护它,并尽自己最大努力回报社会。" 他表示以后每年都会参加活动,未来也会成为一名 " 志友 "。
在现场,还有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东南大学医学院等高校代表参加活动。东南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副主任,江苏省解剖学会秘书长吕海芹告诉记者,这几年遗体捐献者的数量逐年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解剖学的教学研究,感谢所有的志友,所有的遗体器官捐献者,为医学事业做出的贡献。
(通讯员供图 编辑 张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