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舒越 文 / 摄)在科研领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当你能在《Nature》上正式发表文章,意味着可以 " 躺赢 " 整个学科。日前,南大物理学院万贤纲教授的科研团队,就登上了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正刊,揭秘大量拓扑材料。
△唐峰在研究室演算
有意思的是,该文章的第一作者、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唐峰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 " 学霸 ",甚至曾经面临博士延期,平时休闲爱好是看周星驰的电影。近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唐峰的研究室,了解他逆袭背后的故事。
找到拓扑材料 " 基因库 ",未来可广泛用于多领域
记者了解到,此次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正刊的文章,是关于拓扑材料的发现。" 目前已知的拓扑材料数目十分有限。" 唐峰解释,他所在的物理学院万贤纲教授科研团队,发展了一套新的高效寻找拓扑材料的理论方法。也就是说,在已知浩瀚如星河的各类材料库中,从过去的 " 一种鱼竿 " 钓出一种拓扑材料,到如今的 " 一张大渔网 " 一网打尽。
△唐峰在做研究
" 以前的方法是比较低效的,所以说不适合大规模地寻找,我们基于之前发展的一个很高效的拓扑材料的搜索方案,然后对一个已经合成的晶体材料数据库进行了大规模搜索,从而发现了数千种拓扑材料。" 唐峰说。
作为拓扑材料基因库,这个发现潜在的价值可不小。唐峰举例说,当你在夏天或者用电脑或手机时间比较长的时候,机器会发热,导致运行不畅、卡顿。但是,当拓扑材料如果真正应用到了这些电子器件里,就很可能没有这样的问题。
面临博士毕业延期,他看周星驰电影鼓励自己
提及博士延期,唐峰笑着说,其实就在文章发表前,自己还在为能否顺利毕业而惴惴不安。" 前几年,我博士毕业面临延期。真的是每天都在想,怎么办、怎么办,睡觉都想的是课题研究的事情,非常焦虑。" 唐峰说。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和固体微结构国家实验室有着优良的传统,以及宽松的气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转换不同的导师乃至不同的研究方向。2013 下半年,他选择换方向,进入万贤纲教授课题组。良好的科研环境让他得以静心科研。不过,这些年来,有无数的科研文章都石沉大海,直到 2017 年暑假,在导师的指导下,唐峰开始专注发展相关的理论方法,找寻拓扑材料的研究,也就是这篇《Nature》的课题研究工作。
" 做科研最重要的是积累,有时候晚上躺在床上脑子也会想如何解决白天那道难题,往往就是一个灵感,让你立马起来,继续演算。" 唐峰表示,如果不是对学术的热爱,他不可能坚持这么多年。以后还会继续在学术道路上面走下去," 如果别人说你这个不行,我觉得你就应该证明给他看,其实你其实很行。"
他笑称,自己是周星驰的 " 粉丝 ",他的电影表现的大多是 " 小人物的逆袭 "。" 我高中第一次考试,我考了全班倒数第一,最后高考以全校第一名考入南大物理系;从博士延期,再到如今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文章。" 唐峰说,焦虑的时候,是靠看周星驰的电影缓解情绪。
" 天亮以后就会很美。" 这是周星驰电影《喜剧之王》的台词,也是唐峰最喜欢的一句。
(编辑 张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