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4-01
深晚领读|在轶闻趣事中进行哲学思考 六部社科大书带你看历史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一)顽童翁贝托 • 埃科生前最后一部作品

《帕佩撒旦阿莱佩:流动社会纪事》是翁贝托 • 埃科生前最后一部作品,于埃科去世一周后在意大利出版,收集了《快报》专栏中与当下的社会密切相关的文章,是埃科生命中最后 15 年对社会万象的观察与思索。

" 帕佩撒旦阿莱佩 " 出自但丁《神曲 • 地狱篇》第七歌冥神普鲁托一句含混之语,没有确切的含义,却令人联想起各种稀奇古怪的事物,契合这本书包罗的天马行空的话题。副标题 " 流动社会纪事 " 点明翁贝托 • 埃科对当今社会的反思和评价。在流动的社会里,没有任何坚固的东西作为支撑,是一个失去了所有价值和参照,没有归属感的社会。

翁贝托 • 埃科(1932-2016)是欧洲重要的公共知识分子、小说家、符号学家、美学家、史学家、哲学家。他出生于意大利亚历山德里亚,生前是博洛尼亚大学教授。著有大量小说和随笔作品,如《玫瑰的名字》《傅科摆》《昨日之岛》《波多里诺》《洛阿娜女王的神秘火焰》《布拉格公墓》《试刊号》和《密涅瓦火柴盒》等。

《出版家周刊》曾如此评论他:" 埃科是一位人道主义者。面对人世,他的视野开阔而幽默 …… 埃科证明了同一位作家可以取悦多层次的读者 …… 看一个思路开阔、逻辑清晰的头脑,如何建立论点,或发表犀利的声音,是阅读本书的最大乐趣。此书是埃科对当代社会的荒诞与流动性的观察,有许多乐趣,亦有许多启发。"

在这本作品中,除却睿智的思考,还有犀利的评判,就像是人在困惑时的眼睛一眨。

《帕佩撒旦阿莱佩:流动社会纪事》

【意】翁贝托 • 埃科著

李婧敬 陈英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 年 1 月

(二)埃科以轶闻博物讲授哲学

当鸭嘴兽初抵欧洲的时候,没有任何词语可以用来命名这种动物,如今,我们用鸭嘴兽来解释那个连康德都不曾解决的认知论问题。

《康德与鸭嘴兽》是意大利著名小说家、符号学家翁贝托 • 埃科有关认知、语言哲学、符号学的哲学论著集,于 1997 年出版,也可以视作其七十年代专著《符号学理论》的补充和延伸。

《康德与鸭嘴兽》全书按照主题和内容分为六章,从语义学思考到哲学的基本问题,从亚里士多德到海德格尔,纷繁杂陈,无所不包。有趣的是,埃科从康德与鸭嘴兽的奇妙组合出发,在哲学思考中加入了轶闻趣事作为例证,比如蒙特祖玛二世 " 指鹿为马 " 的故事,大天使加百利的传说,鸭嘴兽命名的寻根溯源,海德与杰基尔故事的新版本 …… 读来发人深省,使得哲学论述变得平易近人。

《康德与鸭嘴兽》

[ 意 ] 翁贝托▪埃科著

刘华文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年 12 月

(三)以独自样式和浓重感情描写了日本美的象征

《新文章读本》是川端康成于 1949 年 2 月至 1950 年 11 月在《文艺往来》杂志上刊登的题为《新文章讲座》的连载合集,是一部文艺评论总集。

自幼熟读《源氏物语》《枕草子》的川端从怀旧情绪出发,大力推崇 " 有生命的文章 "。全书分十章,引用了芥川龙之介、石川淳、宇野浩二、泉镜花、永井荷风、横光利一、志贺直哉、佐藤春夫、菊池宽、田山花袋、福楼拜等日本和国外作家的文章,细分条目,以普通读者浅显易懂的语言,分析名作的秘密所在。与谷崎润一郎、三岛由纪夫的同名文学评论《文章读本》同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文学评论,从中可窥见作者的作家论和写作理念。

作为文论,此书的独特性,可以从日本小说家、文艺评论家伊藤整的书评中窥见。伊藤整评论道:" 读者一定会发现,无论是论及作家文章内部微妙的氛围、文章内蕴含的民族精神,还是讨论具有炼金术般作用的作家才能与经验的结晶体存在,川端先生所谈的都不是技巧、技术一类的东西。在敏锐观察作家笔致中流淌的生命气息这一点上,在这个时代里几乎无人可以与川端先生比拟。关于艺术的讨论很多。但是,仅仅从理论上深入讨论,往往伴随着危险。文学理论能够完成对于人体的解剖,但是无法进行生命的解剖。艺术的生命本身不是解剖,除了直观的精神作用,其他无从把握。艺术的生命存在于唯有作家所了解的秘密作用之中,而作家具有创造生命的力量。川端先生这部文章论的特色正在于捕捉艺术的生命 "。

此前,谷崎润一郎的《文章读本》及三岛由纪夫的《文章读本》已被翻译为中文,唯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新文章读本》尚没有中文译本。出版方此次组稿邀请到北京大学外国学院于荣胜教授担纲翻译,于教授研究日本文学多年,对此书进行了详尽和细致的呈现。

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他一八九九年六月十四日生于大阪。一生创作小说百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羽鹤》等。一九六八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亦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日本作家。川端担任过国际笔会副会长、日本笔会会长等职。一九五七年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曾获日本政府的文化勋章、法国政府的文化艺术勋章等。

《新文章读本》

川端康成著

于荣胜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 年 1 月

(四)217 封文学书信,契诃夫一生的镜子

《契诃夫书信集》收录了安东 • 巴甫洛维奇 • 契诃夫全部 4000 余封书信中的 217 封文学书信,时间的跨度是 25 年。这些书信展现了契诃夫的创作、生活和思想的发展变化。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的光辉,也可以看到普通人的平凡。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也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他的书信被称为俄罗斯文学史上的一道奇观。这并不夸张,他的一生共写了 4000 余封信,在信中他保持了他的写作风格,风趣且幽默,但是简单朴实的语言中却蕴含了他整个一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 " 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尊严 " 到 " 需要生活在人们中间 ",他保持着一个作家应该恪守的正义感。

契诃夫从未做过文艺理论著作或文学评论,但是在他的书信中,完完整整地体现了他对自己创作经验的总结,尤其在他对高尔基的指导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短篇小说巨匠是如何进行短篇小说创作的。他还在信中对同时代诸多作家做出了评价,并且客观公正,极少偏颇。可以说,这本书信集可以看做是契诃夫一生的镜子。

书作者希拉里 • 曼特尔出生于英国格罗索普市,于伦敦经济学院和谢菲尔德大学攻读法律。2009 年、2012 年凭借历史小说《狼厅》和《提堂》两次摘得布克奖。目前," 克伦威尔三部曲 " 系列的第三部《镜与光》正在创作中。曼特尔是首位两次获得布克奖的女性作家,此前只有 J•M• 库切和彼得 • 凯里两次获此殊荣。

1974 年,希拉里 • 曼特尔开始了创作生涯。第一部小说《一个更安全的地方》重现了法国大革命的恢弘场面,获 1992 年《周日快报》年度小说奖。1995 年《爱情实验》获霍桑登奖。2005 年《黑暗深处》入围英联邦作家奖和橘子奖短名单。2003 年出版了以童年生活为主题的短篇小说集《学说话》。迄今为止,希拉里 • 曼特尔已经出版十一部长篇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和一部自传。最新出版的作品是 2014 年的短篇小说集《暗杀》。2006 年希拉里 • 曼特尔受封大英帝国司令勋章(CBE),2014 年受封大英帝国爵级司令勋章(DBE)。

《契诃夫书信集》

【俄】安东 • 契诃夫著

朱逸森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年 9 月

(五)一部记录 75 年前真实犯罪的经典之作

1937 年 1 月,在外人免入的北平使馆区里,外侨们紧张地等待着达摩克利斯之剑落下。日军已经占领东北,准备挥师南下。据说,蒋介石和他摇摇欲坠的南京政府已准备与东京达成协议,让北平自生自灭。

就在此时,一个寒风刺骨的夜晚,一具支零破碎的尸体被遗弃在古老城楼的角楼之下。下等外侨活跃的法外之地 " 恶土 " 就在附近,那里挤满了鸦片窟、妓院、舞场、低等旅店、廉价酒吧,就像一块吸引罪恶的磁石。

死者是不到二十岁的帕梅拉,著名汉学家、前英国驻华领事倭讷的女儿。当其极度血腥残忍的死亡细节被公之于众时,举城震惊。悲伤的父亲誓要揭露真相,哪怕是孤军奋战。然而,战争迫近,中英两国当局携手阻碍了调查推进。

七十五年后,保罗 • 法兰奇用一批被人遗忘的文件,还原了案件的真相,揭露了凶手的身份。这是一部记录真实犯罪的经典之作,从头到尾都扣人心弦,令人不忍释卷。

作者保罗 • 法兰奇,生于伦敦,求学于伦敦和格拉斯哥,曾在上海工作、生活多年,出版过多部传播甚广的分析、评论中国的专著。其力作《午夜北平》一度上榜《纽约时报》畅销书单和英国广播公司第四电台《本周佳作》节目。它还将由英国荣誉影视公司制作成一部迷你电视连续剧,在世界范围内播出。

《午夜北平(全二册)》

[ 英 ] 保罗 • 法兰奇 著 蓝莹 译

甲骨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年 3 月

(六)乌克兰 2000 年史:以边境视角重新审视两千年帝国起落

乌克兰地处欧亚之间,是东方和西方间的门户。这片土地是游牧与定居、东方与西方、帝国与帝国间的接触点,是不断变动的边界相互作用的产物。斯基泰人、萨尔马提亚人、斯拉夫人、维京人、蒙古人、土耳其人曾在这里留下足迹,从古到今的帝国在此谈判,也争夺这里的土地和财富。历史往往从大国、胜者的角度书写,而通览 " 欧洲之门 " 的历史,能脱离以某个东方或西方大国为依归的观念,用边境之地的视角,重新审视帝国的起落和东西方的相遇。

《欧洲之门》虽为理解当下政治危机的动机所驱动,却是着眼于 2000 年这样一个长时段的完整历史。书作者哈佛大学乌克兰史教授浦洛基认为,要理解当今乌克兰局势及其对世界的冲击,就需要对这些问题的根源进行考察,也就是从乌克兰边境身份、民族身份的起源和发展开始考察。虽然一时一地的政治过程很重要,但地理、生态和文化是更持久的因素,长期而言有更大的影响。正是通过从希罗多德时代至今的长时段考察,浦洛基回溯了定居人口与游牧人口的相遇,以及存续至今的欧洲东西部政治文化差异。

浦洛基在欧洲、北美治学数十年,深耕东欧政治、思想、国际关系史,曾获众多学术与写作奖项。他生于俄罗斯,成长于乌克兰,1986 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的时候,他就在 500 千米外的大学教书。无论是从个人经历还是从学术高度看,身为哈佛乌克兰研究院院长的他都极有资格书写这样一部通史。今日,乌克兰大地再次动荡的时候,他向历史寻求对当下的洞见,以史学家的缜密和慎重,写下故国两千年的历史。

《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西蒙 • 蒙蒂菲奥里称之为 " 了解今日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不可少读物 ",英国《经济学人》赞其为 " 可佩的乌克兰新史 ",美国《外交事务》杂志更称之为 " 了解乌克兰历史与现状的重要指南 ", 哈佛大学教授叶礼庭也指其 " 缜密、慎重,却充满热情 "。这部罕有的乌克兰通史,已成为学者、大众理解冲突的重要参考。

《欧洲之门:乌克兰 2000 年史》

[ 美 ] 浦洛基著

曾毅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年 3 月

深圳晚报记者姚峥华

相关标签

文章 伦敦 保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