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4-01
5位老人重建乡村锣鼓队,最年轻的队员79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益 马壮壮)陈光春是南京江宁区佘村社区的居民,今年 79 岁,已经退休多年,但每天还是闲不下来——戴上老花镜,摊开笔记本,对着小本子," 咔嗒、咔嗒 ",在电脑键盘上一个字一个字录入。他要为他心爱的 " 佘村锣鼓 " 申报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佘村锣鼓 " 敲起来鼓声抑扬顿挫,同时伴有盛大的旌旗表演和秧歌表演,但如今已经消失多年。

为了不让这项传统的技艺失传,从三年前开始,不懂音乐的他自学乐理,重写曲谱,更是找寻到了当年的老人重建了一个锣鼓队。" 今年我也 79 岁了,我怕我们这辈人走了,就再也没有人会了,想趁着自己身体还可以,把这项技艺传给下一辈。" 老陈说,佘村锣鼓的传承是个问题,如果有年轻人愿意学习,他可以免费教。

自学乐理,谱成曲子

陈光春退休前是一名工程师,和艺术、音乐完全不搭界,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佘村锣鼓有着浓厚的感情。" 小时候在庄子里,我只要听到锣鼓声,立马就会跑出去看。" 陈光春回想说,儿时他经常从锣鼓队的老师傅手中接过锣鼓学着敲打,时间久了,师傅们就同意将技艺传承给他,后来他还成为村里锣鼓队的核心成员。

这么多年来,陈光春脑海中的佘村锣鼓声一直没有停歇,看着村子里的年轻人对锣鼓渐渐淡忘,已经退休的他做了一个决定:重现佘村锣鼓!

有了重现佘村锣鼓的想法之后,他马上就投入到了这项工作中。可不做不知道,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当他面对着锣鼓队各种打击乐器、舞蹈动作等材料时,也犯起了难。尤其是他自己没有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怎样把脑海中的旋律写成乐谱,也成了挡在前面的石头。

没有捷径可以走,不会乐理知识就学,忘记了舞蹈动作就边回忆边记录 ……3 年前,当时已经 76 岁的陈光春开始全身心扑到佘村锣鼓的振兴上,自学乐理知识,到现在,他已经谱写成了两首曲子。

拉起锣鼓队,再次登台表演

锣鼓准备好了,谱子也写了两首,老陈时不时地会拿起锣鼓,敲起记忆中的节奏,鼓点阵阵,回荡在院子里,却显得有些寂寥。老陈说,他总想着重建锣鼓队,重现过去的盛会场面。

" 过去一场佘村锣鼓表演起来声势浩大,包含锣鼓、旌旗和秧歌三种表演形式,整个村子的人都可以参加进来,非常热闹。" 可人从哪里来,这是最大的问题,老陈叹了口气:" 如今村里的年轻人基本都没听过佘村锣鼓,更别说敲了,只有老人会了。"

江宁区东山街道佘村社区的书记程静告诉现代快报记者,2017 年,陈光春找到社区,向他们表达了重振佘村锣鼓的想法,了解到相关情况后,社区也认为,作为一项传统的文化形式,有抢救、保留的必要,但实地调查走访后发现,留存的实物、遗迹几乎没有了,要找到会这项技艺的人更是困难。

老陈走遍了社区,终于找到了 4 个老伙伴。" 都是过去锣鼓队的,勉强还能凑成一个队,其实原本有 8 到 10 件乐器的,现在只能捡主要的来演奏了。" 凭借着对这项技艺的喜爱,5 人有空就聚在一起练习,重新熟悉曲谱,找回手感。

佘村社区的副书记张政告诉记者,去年重阳节,佘村社区举办了一场重阳敬老村宴,为社区的老年人送上文艺演出,邀请了陈光春的锣鼓队进行表演。" 当时 5 位老人在台上表演时阵势很足,鼓声一响起来就赢得了掌声,还吸引了许多外地来的游客,演出很成功。"

这是 5 位老人第一次登上舞台。" 我们坐在台上敲起了锣打起了鼓,演奏的是《欢乐锣鼓》,台下围了很多人,还有不少年轻人,我听到有人说‘没想到我们社区还有这个,了不起!’当时心里就觉得很开心。"

免费收徒,想把技艺传给年轻人

如今,传承佘村锣鼓的队伍不只是陈光春一人。社区副书记张政也表示,社区很重视佘村锣鼓,一定要把佘村锣鼓重整起来,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到它。目前,陈光春已经把佘村锣鼓上报到江宁区,申请江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未来,他还想聘请专业的人员进入自己的队伍,更有效、专业地留住佘村锣鼓。

3 月底,佘村社区举办的第二届梨花节正在进行中,前几天社区找到老陈,想请他们再为居民、游客表演一次。" 之前的表演效果很好,也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佘村锣鼓,但是没想到老陈拒绝了。" 张政说。

" 我也想答应的,但是有个老哥儿摔了一跤骨折了,没有办法站起来了," 老陈的锣鼓队中,今年 79 岁的他是最年轻的一个,其他四位成员都已经 80 多岁了。" 这件事更让我着急,得尽快找到喜爱佘村锣鼓的年轻人,把这个手艺传下去。" 他说,他和其他队员都愿意免费收徒,只要有人喜欢佘村锣鼓、愿意学就行。

(社区供图 编辑 高淼)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