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晚报、ZAKER 贵阳、贵阳网携手美的置业,从 4 月 3 日起,推出 " 春风行动 Z 边独好—— 2019 贵州脱贫攻坚一线直击大型融合传播报道 ", 此次报道活动首站,选点为黔南平塘县大塘镇,这是全省 20 个极贫乡镇之一。
近年来,大塘全镇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园区,推广种植多个茶叶品种,茶叶总面积 10.22 万亩。作为大塘镇辖区的新光村,这次报道也让我们有机会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当地的茶产业。
一名村干
4 月 3 日早上 9 点多,黔南州平塘县大塘镇新光村,后山茶林的水分尚未散去。
头天下过大雨,大片茶山都散发着薄薄的雾气。按照习惯,大塘镇新光村第一驻村书记陈安明坐上车,又到茶山里饶了小半圈——这是新茶上市的关键节点,他格外惦记后山那片茶山。
1997 年参加工作,学的是与茶相关的专业,彼时平塘没有多少茶园,他先后做过与水果、蔬菜和行政相关的工作,直到 2008 年才被调入平塘县茶叶产业化发展办公室工作。时逢黔南州大力发展茶产业,平塘全县的茶叶种植面积,仅有七千多亩,其中大塘镇的种植面积,在各乡镇中处于前列。
陈安明被安排到大塘镇做群众工作,让农户加入到发展茶产业的大军当中来——开群众会,组织农户到湄潭和凤冈等地参观考察。在免费发放茶苗的政策扶持下,大塘镇的茶叶种茶面积,得到大范围发展。
2018 年 3 月,在茶叶产业化发展办公室工作得心应手的陈安明,被派驻新光村任第一驻村书记。经过长时间发展,此时新光村的茶产业早已成规模——大塘镇从 2008 年的 587 亩零星茶园,到目前全镇的 10.6 万亩,而核心茶基地的新光村,就占有 2.3 万亩。
一个月有二十多天在茶山,剩余的时间是给农户做培训,陈安明的所有工作都围绕茶展开。他手机微信群时常有弹窗,那是采茶群的信息——这个群里有新光村关于茶的所有内容,大到各个茶企的订单,小到茶农才采摘过程中的疑惑。
官方数据显示,2018 年平塘茶叶产量达 2896 吨,产值 5.3081 亿元;累计销售 1927 吨,销售额 6.0432 亿元。预计今年平塘县的茶产量会突破 3000 吨,产值相比 2018 年应该增长在 15% 左右。
在今年的两会上,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曾发出邀请:" 如果大家要喝没有污染的茶,就到贵州来。" 这份底气,来自贵州这些年来早已超越传统茶主产区的产量——茶叶种植面积连续六年排名全国第一,也是全国茶叶质量最好的省份之一。
新光村茶山种的,都是有机茶。茶园里杂草丛生,有些蕨菜长势,甚至超过了茶树。陈安明说,这些杂草在春茶结束后将会被人工清除。" 宁可要草,也不要草甘膦 ",平塘茶在保证品质的同时,在增收方面也形成了更为立体的模式,让农民有增加收入的机会。
一辆豪车
西安到都匀,最近的公路里程有 1255 公里。
在西安经营茶叶生意的曹先生,早已习惯在清明前后,驱车南下去寻找他认为口感和品质都不错的茶叶,这是他位于西安雁塔区那家茶店留住买家的根本。
半年前,新光村驻村书记陈安明曾组织村里的茶企,去全国各地参加茶展," 一带一路 " 的沿途城市,成为新光村茶叶出山的首选。产自高海拔、少日照的 " 平塘甲茶 ",受到各路茶商的认可和追捧。曹先生接触到高品质的都匀毛尖,是西安举办的茶展上。
" 明前茶,贵如金 ",明前茶在茶界的地位无可撼动。平塘因与广西接壤,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其独特的气候和优良的生态,使得平塘春茶,要比贵州其他地区早 15 天左右,平塘茶由此获得了 " 贵州春茶第一壶 " 的美誉。曹先生的贵州之旅,正是要寻找 " 贵州春茶第一壶 "。
曹先生开着他那辆白色玛莎拉蒂,一周前从西安出发,几经周转后到都匀。在黔南州茶叶产业化发展办公室,他得知都匀春茶,目前只有平塘能出比较大的量。凭对春茶的执念,曹先生又从都匀走高速路和二级公路,花了三个多小时,来到大塘镇新光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
曹先生那辆体型庞大的车,停在合作社门口的水泥地上,显眼又特别。接待他的是合作社理事长栗治华。合作社每天只能出两百斤左右的成品,曹先生到的时候,新茶已预售到后面几天了。不甘心的他,在会议室里软磨硬泡,栗治华答应给他一百斤——这是从预售的新茶里拿出的,这个数字意味着合作社要加班加点炒茶,才能补缺其他预订的茶商。
一百斤远远达不到曹先生预期的数量,他把那个印有 " 零污染,零添加,零农残 " 的大纸箱,小心翼翼地装进后备箱,继续跟栗治华磨——曹先生希望合作社三天之内,再给他寄去二百三十斤新茶。
显然,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平塘的茶产业已经走出了 " 以茶助脱贫、以茶促增收、以茶保生态 " 的发展新路,打造优质茶产业品牌 ,已经让平塘茶开始尝到甜头。
一种产业
贵州人爱喝茶也爱种茶,这从种类繁多的贡茶中可以看出端倪。有数据显示,贵州境内各类茶树品种资源多达 600 余种。作为高原茶区,贵州茶山可谓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特点。
在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的大背景下,贵州又以生态和有机的优势,在茶界获得尊重和欢迎。追根到底,这些优势其实都是 " 后发赶超 " 的结果—— 2003 年,英国有机茶专家唐米尼提出 " 中国绿茶金三角 " 概念时,贵州茶园总面积仅 72.14 万亩,但从 2008 年开始,贵州连续 6 年每年新增茶园 70 万亩以上,占全国年新增总面积的一半。
这些数据,是贵州的茶叶成绩单,细分到平塘全县——现有茶园面积近 20 余万亩,投产面积 16 余万亩。进入三月份的春茶旺季后,每天大约有超过 5000 人参与采茶。" 上至八十岁的老人家,下至七八岁的娃娃 ,都参与到采茶当中去了。" 陈安明说。
为保证茶叶品质,当地人在努力。新光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粟治华说 :" 茶是直接入口的产品,我们必须保证安全。我们所有茶农科学施用农家肥,采用生物防治技术诱杀害虫。对使用除草剂等农药的农户采取零容忍,一次就打入‘黑名单’。我们要做优质茶,保证绿色环保、无污染、纯天然。"
将产业扶贫资金,投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项目、资金入股分成和优先用工、协议带动等方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对贫困村、贫困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逐步分批脱贫。这是大塘镇的扶贫经验,也是新光村的现实与未来。
高海拔,交通不便、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等这些因素,在新光村茶企和茶农的努力下,已经不再是困难说辞。荒山变金山,绿叶变金芽,茶业发展给大塘镇和新光村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农民变成了股东,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养家," 只要勤劳,就不怕没活干。" 陈安明说,茶产业助推了新光村的脱贫,并正在改变这个以前到处都是荒山的乡村。
新光村茶的故事,是脱贫攻坚的故事,但这才刚刚开始。
4 月 10 日 , 脱贫攻坚大型融合传播报道第二站将走进水城县营盘乡,关注极贫乡建成贵州最先进养鸡场的故事。
贵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吴再忠 杜立 张志红 张强 张仁东
编辑 柴潇蕾 编审 李枫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