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4-04
深晚报道|花费上百元体验“夸夸群” 轰炸式赞美受追捧 专家提醒:别过分沉溺夸奖导致迷失自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数学考了 8 分,求夸 "" 没吃饭,求夸 "" 深夜备考学习中,求夸 "...... 近日," 夸夸群 " 在各大高校甚至职场蹿红,只要在群聊中发一句 " 求夸 ",立马就能收到一大波来自陌生人的花式赞美。

连日来,深晚报记者调查发现,不少高校学生和职场年轻人加入各类 " 夸夸群 ",沉迷于向陌生人 " 求夸 "。而随着 " 夸夸群 " 的爆红,一些电商平台的商家也看中其商机,开始提供付费式的 " 夸人服务 ",消费者花钱就能得到各种花式赞美。对此,专家表示,过分沉溺 " 夸夸群 " 容易迷失自我,建议市民在现实生活中搭建真正的朋友圈,获取真实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 夸夸群 " 在高校职场中走红

" 最近压力比较大,想寻求一下被赞美的感觉。" 抱着对 " 夸夸群 " 的好奇心,目前正在深圳读大三的章欣欣(化名)花了 50 元,在群里体验了一番陌生人的轰炸式赞美。

" 这简直是一个大型‘彩虹屁’现场。" 章欣欣在体验后感言,这种夸赞式的服务,就像是被 " 彩虹屁 " 包围了。据了解," 彩虹屁 " 来自网络流行语,意思为粉丝们花式吹捧自己的偶像,且夸人不带重样。

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随着 " 夸夸群 " 的高调走红,不少高校学生和职场年轻人也纷纷加入,开启 " 求夸 " 模式。记者就 " 夸夸群 " 随机在线上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超六成受访者对 " 夸夸群 " 略有耳闻,但并不感兴趣,三成受访者表示有了解,并已加入体验。

花钱就能体验轰炸式赞美

不少电商平台的商家也发现其商机,线上售卖夸人服务,如 " 一本高材生在线夸人群 "、" 专业夸对象,送朋友 " 等,价格普遍在 1~200 元 /5 分钟,一些商家还推出 520 元的 " 定制款夸赞 " 服务。

记者在一家销售量较热的店铺询问得知,该店可提供三种夸人服务。其中,在 5 分钟的夸人服务中,普通夸夸群收取 50 元,赞美语句有部分重复。而精品夸夸群则分为 80 元和 100 元两种,全程互动不冷场。该店铺客服告诉记者,所有 " 夸夸群 " 均为 100 人以上真人群,群内的 " 夸手 " 都是大学生,纯人工打字,不是机器人回复。

随后,深晚记者购买了 50 元 /5 分钟的夸人服务,商家称需提供性别、特征、被夸方向等信息,群内的人会根据相关信息确定夸赞方向。在付款 2 分钟后,记者被拉进一个有 239 人的群,还没来得及说上一句话,群内就弹出一连串夸奖美貌、性格的信息,10 条赞美语句中有半数用词雷同。

值得一提的是,当记者发出 " 刚加完班,求夸 ",许多人并没有 " 对症 " 夸赞,依旧发送带有 " 漂亮 "" 可爱 " 的赞美语句,且回复的都是同一批人,约有 10 人。当记者提出 " 赞美是否属于复制粘贴 " 的疑问时,只有寥寥几个人回复 " 不是 "、" 都是人工手打 "。当记者想再次发送信息时,群主提示 5 分钟已到,随后记者被踢出群。

体验效果褒贬不一存争议

对于 " 夸夸群 " 的效果,许多人态度褒贬不一,存在不少争议。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四成受访者表示 " 夸夸群 " 可以让人得到鼓励和安慰,其余受访者则表示 " 纯属娱乐,不必当真。"

" 夸夸群缓解了我烦闷孤独的心情。" 杨先生今年 20 多岁,最近他常常在 " 夸夸群 " 寻求夸赞,他告诉记者,由于性格腼腆,不善于交流,加上在深圳朋友较少,在群里 " 求夸 " 成了他最近的快乐源泉。

与杨先生相比,王小姐的体验效果截然不同。前两日,为了舒缓朋友的负面情绪,她为朋友购买 50 元 /5 分钟的夸人服务,但朋友进群后,发现群里的回复很不积极。经过沟通,卖家同意将时间延长到 10 分钟,但群里依然只有几个人回复寥寥数语夸赞,气氛很尴尬。体验完毕后,王小姐在售后评价上给了差评。

刘先生为了 " 图新鲜 ",在网购平台购买了 188 元 /5 分钟的 " 精品 " 夸人服务,他在体验后表示这些夸赞内容比较机械化。记者在多家店铺的评价页面看到,买家对 " 夸人服务 " 的态度也褒贬不一,不少买家表示 " 很敷衍,回复机械化,气氛尴尬 ",但也有一些买家表示 " 好玩,解压神器 "," 被夸晕了,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

专家:过分沉溺容易迷失自我

对于 " 夸夸群 " 的走红,深圳大学社会和心理学院研究生导师高秋凤表示,如今,许多人面临来自生活、工作等多方面的压力,社交网络的发展让许多人减少了面对面倾诉的机会,因此,人们更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而人又是群体性动物,需要来自群体的支持," 夸夸群 " 的轰炸式赞美正是满足了人们寻求社会鼓励、关心的心理需求。

她进一步表示,在 " 夸夸群 " 里,人们能够无所顾忌地将自己的真实困惑、焦虑表达出来,寻求来自陌生人的鼓励和夸赞,尽情地享受来自外界的赏识和认可,这也进一步说明,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缺少支持性的社会关系。

" 只想不劳而获,求夸 "" 打游戏到天亮,求夸 "…… 针对 " 夸夸群 " 中 " 不论说了什么,夸就对了 " 的现象,她建议,人们应该在现实生活中搭建属于自己的朋友圈,从身边亲人、好友中获取真正、有效的支持和理解,如果长期沉溺在不切实际的赞美中,容易被误导,从而迷失自我。

深圳晚报实习生 廖舒妹 薛佳玲 记者 林咪玲 李瑶娜

相关标签

职场 朋友圈 机器人 社交网络 美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