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名男孩均出生于 2002 年,其中有四位都还没到 17 岁的生日,但是在发现火灾的一瞬间,他们显示出了 "00 后 " 少年的勇敢、善良与担当。
见到居民楼内的火情,五人反应迅速,第一时间报警后,为了让楼内还不知情的居民抓紧时间撤离,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冲进了火场,挨家挨户敲门通知逃生。浓烟滚滚之中,少年们放弃了迅速逃生的机会,抱起一名小女孩冲出火场 ......
" 浓烟喷出来,
比电视上恐怖太多了 "
3 月 23 日下午 1 点多,丹东东港市职教中心 18 级计算机网络 1 班学生刘玉林、牛庆、潘泓宇、于馨志、赵泽宇相约一起去健身。
正运动的时候,于馨志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的银丰小区一居民楼冒出了滚滚黑烟。
" 着火了!" 于馨志立刻拨打了 119 火警电话,并向 110 报警,随后,他们五人迅速奔向起火的居民楼。
" 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像之前演练过一样。" 他们说,几人迅速做好了分工:于馨志留在单元门口,负责保持出口畅通,并准备给即将到来的消防员引路;其余四人则按照之前在学校消防演练时学到的知识,捂住口鼻后冲进楼内,通知大家赶紧疏散。
" 我上楼的时候,正好看到着火的三楼门被打开。" 潘泓宇说,门开的一瞬间,黑烟 " 呼 " 地就从里面喷了出来," 当时那种感受、那种震撼,比之前看电视或者火灾求生教育片都恐怖太多了。"
喷出来的黑烟迅速弥漫了整个走廊,但少年们没有退却,仍继续往楼上跑去。" 当时想不了太多,就是着急,怕里面的人有危险,完全没有退回去的想法。"
浓烟中,他们抱着小女孩逃生
" 着火了!快下楼!着火了!快下楼!" 几名少年一边大喊,一边挨家挨户地敲门,路上遇到闻讯逃出来的居民,他们还告诉对方要捂住口鼻压低身体往外跑。
几人通知到五楼时,一位妈妈开了门,家里只有她和孩子,因为孩子穿的少,妈妈想去给孩子找件衣服穿上,小女孩则站在门边等着妈妈。眼看着楼里的烟越来越大,恐怕等下去会有危险,少年们迅速再次做了分工:刘玉林、牛庆、潘泓宇留在这里帮母女俩撤离,赵泽宇则继续向上通知楼上的居民。
小孩的身体不比大人,留守的三人怕孩子再不下楼会出事,在征得孩子母亲的同意后,牛庆和潘泓宇决定先抱着孩子下楼。
" 牛庆长得比较憨厚,小孩让他抱。" 两人抱着孩子先往楼下跑,可是因为害怕,女孩不断地哭喊。两个少年顾不上捂住自己的口鼻,忙着哄孩子,说 " 妈妈一会儿就下来 ",潘泓宇还帮孩子捂住口鼻,防止她吸进更多浓烟。
另一边,刘玉林带着拿上衣服的孩子妈妈往下跑,此时三四楼的楼道已经全是黑烟,基本不能视物,孩子妈妈走得比较慢,刘玉林只好尽力搀着她往楼下跑。
" 其实也害怕,尤其是快走到三楼的时候,瞅着还在往外冒烟的黑洞洞的门口,不知道到底是什么起火了,担心是煤气罐,所以我每走一步都在担心会不会爆炸。" 刘玉林说,但是他半点也没有自己先跑的念头:" 只要有人在里面,哪能自己先跑,那心里得多不得劲啊!"
终于,刘玉林也带着孩子妈妈逃出了居民楼;此时,已经带着孩子等在安全地带的潘泓宇怕小女孩冻着了,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套在了孩子的身上,母女俩安然无恙。
居民:他们是勇敢善良的小伙子
在通知完所有居民疏散后,几个少年已经被烟呛得嗓子疼,此时消防车也已赶到,他们看到消防车找到方向后,便一起离开了。
住在起火居民楼附近的刘先生回忆当时的情况:" 那几个孩子走得很快,当时跑出来的人回过神来想谢谢他们的时候,却发现他们已经走了。他们自己也不过是半大的孩子,能这么勇敢真是好样的!"
" 那几个小伙真是心眼好,当时都呛得够呛,还能帮着别人,善良的好孩子啊!" 同一小区的刘阿姨每次说起这件事,都非常感叹。
做了好事没张扬
家长老师偶尔才知道
救人之后,几个小伙子自己没当回事,这件事基本成了几个人的 " 秘密 ",直到事情过后的第二周,有一次刘玉林和班主任老师姜丽娜在课间聊天,偶然提了一句:老师,我们周末做好事了。这时,姜丽娜才知道事情的经过。
姜老师将情况上报给学校,校领导非常重视,经过学校研究决定,于 4 月 1 日学校给他们几人举办了授奖仪式,授予他们五人 " 学雷锋标兵 " 的称号。
姜丽娜老师表示,作为他们的班主任,她感到非常自豪和欣慰,学生们遇到这样危急的事情不仅能勇敢地帮助别人,同时还能牢记住在学校消防演练时学到的知识,尽量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而且在事后还毫不张扬,学校以有这样的学生为荣。
潘泓宇的母亲迟女士表示,当天晚上儿子回家都没跟她说,她还是从儿子同学家长那里知道的。迟女士说,随后她问了儿子,潘泓宇明显没当回事,就只是简单给她说了一下情况。
" 作为母亲,我肯定是第一时间担心孩子的安全,发现孩子除了嗓子有点不舒服,基本安然无恙后,我由衷地为孩子这样有担当的行为感到自豪,孩子能这样见义勇为,也没有辜负我们希望他做一个有正能量的人的期望。"
于馨志的母亲邢女士说,她当天晚上接到了儿子的微信,说是参与救火了,可能是怕她担心,只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后来她从老师发的朋友圈里,才知道这几个孩子具体都做了什么,又跟儿子详细谈了一下,问他身体有没有什么不舒服,当时是什么情况。
" 首先得表扬孩子,我说你做的对,妈妈为你感到骄傲,但是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也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这样你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 迟女士表示,学校给了几个孩子表彰后,亲戚朋友就基本都知道了,还纷纷特意来跟她夸孩子是好样的," 可是赞誉太多,我也怕他骄傲。"
" 总觉得食堂阿姨这几天打饭给的多了 "
一下子受到了这么多表扬,五名少年都表示完全没想到,他们都觉得 " 是小事来着 "。
辽沈晚报记者
第一次直面火场,现在回想起来后怕吗?下次有类似的情况还会去吗?
于馨志
还行,下次遇到当然还得上,有人在危险的地方,哪能不管呢?
辽沈晚报记者
现在大家都知道你们做好事了,大家都什么反应?
赵泽宇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我总觉得这两天食堂阿姨给我打饭的时候给的多了一些。
刘玉林
同学们都说你们这帮人行啊!666!
潘泓宇
我有一次走在路上,突然有一个不认识的大人指着我和旁边的人说这是救火的英雄,我都懵了!
辽沈晚报记者
这件事对你们有什么心理上的影响吗?
牛庆
这件事之后,我们真是感受到了做好事的不易,我和刘玉林一样,都想做军人,我父亲就是军人,我们将来也想保家卫国。
来源:辽沈晚报(ID:lswbwx)
聊沈客户端特派丹东记者:王晓阳、记者:王 鹏
(编辑 苏湘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