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4-07
深晚报道|破解“垃圾围城”民治街道全面打响垃圾分类减量攻坚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从源头破解 " 垃圾围城 ",民治在行动!日前,龙华区民治街道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全面启动。清明节前,街道对外发布了全年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方案,明确了年内的工作任务及目标,并同相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状。一场举全街道之力 " 减量分类 " 保护环境的工作全部展开。

民治街道紧临原梅林关口,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民治成为龙华区人口数量最多,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街道。目前街道辖区人口超过 90 万人,每天垃圾产生量达到了 560 吨。而在 4 月份之前,民治街道的垃圾处理配额只有 280 吨,每天有近一半的垃圾无法及时清运出去。垃圾的清运处理能力明显滞后于城市的发展,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已成为从源头破解 " 垃圾围城 " 的重要手段。

民治街道对外发布了今年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方案。要求,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分类系统,努力打造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模式。探索总结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不断提高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力争分类分流应收尽收,确保 2019 年底前完成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 30%,市民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达 50% 的目标。方案细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措施,设定目标,明确时间表。方案提出,要全面布局分类收集设备,提高分类减量效率;要加快推进示范片区建设,坚持示范引领;要加强垃圾分类执法,形成长效机制;要建设宣传督导体系,提升市民分类知识。

方案要求建立强有力的督导机制,街道领导每周率队到挂点社区开展督导行动,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街道建立了党员、志愿者、热心居民、物业管理四支队伍,加强对生活垃圾分类日常的监督检查,以提升垃圾分类的准确率。方案要求 2019 年前," 集中投放点 + 定时定点督导 " 模式小区开展督导工作不少于 270 天;2019 年 6 月底前,每个社区工作站辖区完成一个花园小区(城中村)的分类示范点建设工作,全面推广住宅区生活垃圾就地处理模式,即参照阳光新境园小区 " 家家分类 " 试点案例,通过即时即地降解制肥技术,建设小型生活垃圾就地处理设施,使住宅区生活垃圾自产自消。目前,书香门第、民兴苑、上河坊等花园小区陆续引入阳光新境园的垃圾分类模式。

街道将全方位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全民参与局面。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将开展蒲公英计划微课堂活动,邀请垃圾分类宣讲团,开展多层次宣讲活动,打造垃圾分类 " 微课堂 " 品牌;推动垃圾分类教育 " 进校园、进课堂 ",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义工志愿者、社会组织宣传指导作用;落实各物业小区主体管理责任,主动引导督促居民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工作。

" 垃圾分类工作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虽然困难多、压力大,但人心齐,泰山移。举全街道之力,民治一定要打赢垃圾分类这场攻坚战,切实解决垃圾围城问题,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 民治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深圳晚报记者 赵东眉 通讯员 袁甲清 罗育方 林庆炜 文 / 图

相关标签

垃圾分类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