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4-09
深晚报道|深圳实施体医融合行动计划,全科医生有望开出“运动处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医生,你怎么不给我开药,却开了张运动处方?"" 护士,这些健身器材怎么不在健身房,跑进了医院?" 最近,深圳出现了这样的新变化,运动也成了能治病的 " 良医 "。近日,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教育局联合下发《关于实施体医融合行动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开展运动处方培训试点,组织全市体育老师参加运动医学相关专业培训等,推动体医融合服务项目落地。

社康中心或将设运动健康指导门诊

3 月 22 日,深圳打响了 " 体医融合 " 第一枪。这一天,深圳市青少年脊柱健康中心与深圳 11 个市区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下简称 " 体测站 ")合作,成立了深圳市体医融合脊柱健康服务站。同时,还在全市各区(新区)的 10 个社康中心布局了青少年脊柱健康的社康便民网点。脊柱侧弯的孩子拿着医生开出的 " 运动处方 ",可以就近做形体治疗。

青少年脊柱健康中心主任颜滨是深圳 " 体医融合 " 较早一批实践者,也是有着二十多年诊疗经验的脊柱外科医生。" 了解体医融合前,我也觉得开‘运动处方’是上不了台面的,要当一个很牛的医生就要看疑难杂症、做大手术。" 但是在实践中,颜滨发现体医融合的方式很有效," 对于脊柱侧弯 40 度以下的青少年,不打针、不吃药、不手术,按照医生开的运动处方锻炼,就能纠正脊柱侧弯,整个过程患者也没有痛苦,这是多么好的事!"

下一步,深圳将进一步扩大体医融合试点。明年,社康便民网点和体测点将分别扩大至 30-50 个。《通知》提出,将探索在社康中心设立运动健康指导门诊,让更多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体质测评及运动干预等健康服务。

培训体育老师运动医学知识

据颜滨介绍,体医融合在欧美和日本非常普及,但目前在国内还比较少,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缺乏这一类的专业人才。以青少年脊柱健康项目为例,现在团队中有几十名具备体医融合素养的医生,承担全市七十多万青少年的脊柱侧弯筛查任务还远不够。

接下来,医生们还将进到学校,对体育老师进行脊柱侧弯相关知识的培训。比如,上体育课的时候,体育老师们用肉眼就能注意到,哪个孩子运动不协调、驼背、斜肩 …… 通过体育老师的早发现,帮助孩子得到早诊断、早治疗。

这一方式还将推广至全市。《通知》指出,要组织全市体育老师参加运动医学相关专业培训,并纳入教师的继续教育学时。

▲患者在医院就可做平板、踩自行车等运动处方

培训全科医生开个体化的运动处方

对于运动处方,盐田区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主任程芳洲非常认可,他说,心脏康复有五大处方:药物处方、运动处方、心理处方、戒烟处方、营养处方。为做好运动处方,盐田区人民医院专门开辟了一层楼建了 1000 多平米的心脏康复中心。在这里,患者可以踏平板、踩自行车、做抗阻运动、有氧运动等。

" 运动是良医,但有病的人和没病的人,其心功能是不同的,运动的方式、频率、时间都会有所不同,医生要像开药物处方一样个性化地开运动处方。" 程芳洲表示,通过各种运动康复手段,能让放了支架的患者安全地运动、让更多 " 心太软 " 的患者变得 " 心很强 "。

不过,仅仅专科医生掌握运动处方还不够。《通知》提出,要开展运动处方培训试点,逐步对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健身教练等从业人员开展运动处方培训。

4 月 1 日,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开了 " 运动是良医 " 的培训班,希望通过培训,社区医生会开出运动及基本康复处方,对从大医院转到社区的慢性病患者实施运动处方及康复治疗。这意味着,未来深圳人有可能在家门口的社康中心就得到个性化、专业化的运动健康和康复指导。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深卫信 责任编辑 陈逸群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