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4-10
并非C位出道,曹操凭什么建立那么大的功业?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郑文静)西方世界唯一曹操传、" 汉学界诺贝尔奖 " 儒莲奖获奖作品《国之枭雄:曹操传》近日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引进出版,列入 " 凤凰文库 • 海外中国研究系列 "。

△《国之枭雄:曹操传》封面。出版社供图

该书作者张磊夫生于 1936 年,先后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现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是国际学界享有盛誉的汉代和三国研究专家,国际汉学研究领域最高奖项——儒莲奖获得者。

全书综合陈寿编撰的《三国志》及裴松之注释等史料,努力为我们还原一个最为接近历史原貌的曹操。

曹操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

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白手起家,成就一番功业,让中国北方地区从政治和社会混乱中走出,重建秩序。曹操推广了屯田制,让饥荒得以大大减少,改善了民众生活。他本人也是优秀的文学家,像建立政治秩序那样,建立起一个颇具宽松的文学秩序。可以说,曹操的文治武功并不亚于历史上其他帝王,或者名臣。

三国英雄人物中,曹操、刘备、孙氏父子的起家境况,其实远远不如袁氏兄弟、公孙瓒,某种程度上连董卓、马腾马超也赶不上。

但那些 C 位出道的 " 尖子生 ",都在竞赛比拼中相继跌落马下。

曹操的争议,在于如何将之定位。

《三国演义》的风行,主要是因为在那之前,古代中国民间和官方长期以来都将曹操定义为乱臣贼子,所以使得那部 " 三分假 " 的历史小说迎合了人们对于曹氏奸诈之徒的心理认知。

江苏人民出版社引进出版的《国之枭雄:曹操传》详细调阅了历代史学家有关曹操、曹魏王朝的记述,对照相关的考古记录,尽可能得出公允、准确的史实叙述。

比如,曹操那句著名的 "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 相关的故事。

《三国志》中关于这一事件的相关记载是:" 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

《魏书》里,则这样记载:" 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而到了《三国演义》第四回中,却变成了曹操疑心,杀了这一家人。

仔细分析一下,可以发现,在早期的《三国志》《魏书》等文献的记载中,并不是曹操误会别人要杀他而杀人,而是别人真的要杀他,曹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到了《三国演义》中,这个事件被演绎成了情节非常生动的故事,通过增添若干情节,曹操在其中成了一个疑心甚重又心狠手辣的角色。

本书也挑战了对于 " 官渡之战 " 的描述定论。

人们说起官渡之战,都会认为袁绍势力相比曹操,有着压倒性优势。但作者首先援引了裴松之的看法,指出袁曹阵营的力量对比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悬殊。袁曹阵营的人口都分别是 500 多万。官渡之战的强弱战定论,很大程度上是这场战争中胜利一方即曹操编造出来的,旨在宣扬个人军事指挥的卓越水平以及曹家阵营的团结一心。

书名:《国之枭雄:曹操传》

作者:(澳)张磊夫(Rafe de Crespigny)

译者:方笑天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年 10 月

(编辑 王鹏)

相关标签

曹操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