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娜 刘伟娟 徐红艳)4 月 10 日,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为保护江豚,横跨长江南京段的锦文路过江通道确定选用双塔悬索桥方案过江,与三塔悬索桥方案相比,工程难度加大、造价更高,但施工中对江豚的影响更小。此举获得网友点赞,称锦文路过江通道为 " 最有温度工程 "。
其实,这并不是南京首座 " 为江豚让路 " 的过江通道,长江五桥、建宁西路隧道,在前期研究和施工中,都充分考虑了对江豚的保护。
△江豚图片由市民武先生提供
少建一个桥墩
不打扰江豚的 " 家 "
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西起江宁区新济洲,与安徽水域交界处,东至南京长江大桥,规划总面积 86.92 平方公里。新济洲水域是该保护区的核心区,长江南京段约百头江豚,三分之一都生活在这里。
连接江宁滨江开发区与江北新区桥林新城的锦文路过江通道,选址就在这附近。目前,过江通道已进入到工可研究阶段。
" 建设这个过江通道,首先考虑的就是怎么保护江豚。" 南京交通相关人士介绍,在方案研究初期,南京就考虑如何尽可能少的在江中建设桥墩,方案有 " 三塔悬索桥 " 和 " 两塔悬索桥 " 等,两个方案都避开了江豚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位于缓冲区内。
" 为了把对江豚的影响降到最低,最终在桥梁方案比选中,选择了两塔过江的方案。" 该人士表示,三塔悬索桥的线位更接近江豚保护区核心区,且需要在江中建一座桥墩。而双塔过江的线位,远离核心区 50 米以上,且两座桥塔分别建在新济洲和子汇洲,主跨跨径将达到 2079 米,不需要在江中心施工。
他介绍,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进行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论证,以及长江南京段过江通道水下噪声特性及其对江豚的研究,并根据研究成果来看对江豚的具体影响。
△李荣荣制图
这 5 条过江通道建设
都要江豚先 " 点头 "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南京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在南京新一轮过江通道规划中,涉及到保护区的有 5 条,建宁西路过江通道、汉中西路过江通道、长江五桥、锦文路过江通道以及地铁四号线北延。这些过江通道怎么建设,都要先 " 听听 " 江豚的意见。
据介绍,在建的南京长江五桥,就位于江豚保护区的核心区。目前,三座塔柱都已经封顶,开始了桥面的施工。" 在这个施工中,就用驱豚器对周围水域的江豚进行驱赶,避免江豚碰撞到施工设备。并安排了专人对施工环保情况进行监测。" 业内人士表示。
而去年 11 月份开工的建宁西路隧道,由于位于江豚保护的缓冲区和实验区,在开工前,也开展了对江豚保护区生态影响的专题论证研究。研究以已经通车的扬子江隧道为样本,对其所处的水域环境及通车后的震动、噪声影响进行监测,并结合建宁西路过江通道的地质状况,预测了通车后对江豚的影响。最终论证得出,在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得当的前提下,施工期和运营期对江豚基本无影响。
保护江豚
还要做好生态补偿
" 只要是从保护区江豚活动区域内进行的工程建设,对长江江豚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南京江豚保护协会秘书长姜盟介绍,过江通道选择对江豚影响比较小的方案是对的,值得点赞和肯定。不过建设选址和建设方式一定要通过科学的研究,充分考虑到对长江生态和长江江豚保护的影响。
姜盟介绍," 根据我们的了解,施工方为了避免伤害到江豚,会使用驱豚仪器避免江豚靠近施工区域,这样施工期间江豚生活的空间就被压缩了,环境承载力就会加大,很有可能出现江豚食物不足的情况。" 他建议施工方对保护区进行生态补偿,这些补偿措施包括进行积极的生态修复,为江豚提供更充足的食物来源。
(编辑 张爱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