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灵:冯骥才给孩子的散文》近期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冯骥才先生为孩子们量身编选的,以 " 自然 " 为统摄,书写植物、动物、季节以及童年记忆中难忘的人物,让孩子在优美易懂、温暖阳光的字里行间,感悟大自然的真性。
在课本中陪伴我们成长的冯骥才
冯骥才先生的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篇目之多、传播度之广,在当代作家中是少有的,他属于历久弥香,且老少、雅俗皆宜的作家。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写作,八十年代初即以《神鞭》《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等小说名动文坛,后却主动淡出文坛转入传统文化抢救工作,至今仍以其深厚的使命感为人称道。在此期间他并未完全放弃写作,不时蹦出一两篇令人击节的市井奇人小小说,如《俗世奇人》《三寸金莲》等。散文的写作也未曾间断,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在另一个层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即进入语文课本,通过一代代孩子的学习,深入民间、深入人心,实现 " 文 " 根本意义上的社会功能化和经典化。用冯骥才自己的话说:" 课文往往还有育人的意义和范文的性质。" 这也是冯骥才的作品之于孩子的特殊意义。事实上,冯骥才本身就是充满童心的作家,好友王蒙曾经说他 " 在精神上更像是个孩子 "。
教育的根本是心灵教育
冯骥才的文字大多温暖、阳光,尤其是触及他偏爱的小生灵时,无不充满柔情和纯真,他非常乐于去发现、体贴现实中的美,极具感染力地给人传达一种天真、乐观、向上的力量。这也许正是他的作品常被入选学生教材的原因。看他如何写阿尔卑斯山上的海蒂:" 小海蒂蹲到花前,用手指轻轻抚摸花瓣,口里喃喃地说:‘你们好吗?我好久没看见你们了,你们多可爱呀!’也像对一只小兔或小鸟说话,认真、倾心、投入,叫人看了好感动!" 孩子的天性是最接近于大自然的,孩子理应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 大人们是属于社会的,孩子们则属于大自然。" 冯骥才如是说。然而,在当下的成长环境中,我们的孩子离 " 自然 " 越发遥远了,他们最需要的可能正是这样的 " 纯真教育 ",回归属于孩子的天性,丰富孩子的心灵天地。在冯骥才看来," 教育的根本便是心灵教育 "," 知识教育 " 固然重要,但是 " 心灵教育 " 才是根本,就是 " 时时注意给这片天地浇灌真善美,播种爱与博爱,注入情感和正义感,以及纯正的价值观;促使他们心灵这片天地美好、丰富和健康 "。《万物生灵》这本书正是居于这样的理念而来,通过纯洁的文本,阅读自然,培养孩子美好、丰富、健康的心灵天地。
冯骥才写给孩子的故事
《万物生灵:冯骥才给孩子的散文》是给成长中的孩子们的温暖陪伴,也能让成人的我们再次回顾纯净的校园阅读时光。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辑 " 温柔小生灵:人类的童年本与动物相混 ";第二辑 " 草木生灵:孩子是属于大自然的 ";第三辑 " 美的心灵:孩子最初的人生思索 ";第四辑 " 时间里的精灵:美的历程中那些看不见的使者 "。书中《珍珠鸟》《花的勇气》《挑山工》等多篇文章多次被选入义务教育教材,优美易懂的文本,具有 " 育人的意义和范文的性质 ",并配有 8 幅冯骥才先生绘制的精美插图,图文并茂地帮助孩子们体会冯先生观照四季和生灵的视角。
此外,冯骥才先生还有两部小说经典集《三寸金莲》《感谢生活》,浓缩了他奇绝、好读的 " 俗世奇人 " 故事。其中《刷子李》等多篇亦曾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在中小学生群体中有广泛的阅读基础。加上本次出版的《万物生灵》,三本书基本覆盖冯骥才文学创作的整体,恰如其分地形成一套冯骥才给孩子的书。
《万物生灵:冯骥才给孩子的散文》
冯骥才 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9 年 4 月
深圳晚报记者 姚峥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