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刘海英 孙荪 记者 王晓宇)在连云港市灌南县新安镇镇郊社区,有一对年近百岁的老人,两人非常恩爱。不久前,95 岁的老太太宋雅林摔了一跤后只能卧床休养,97 岁的老爷爷王育才便寸步不离进行照顾。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眼前的这对老人,为了能够像今天这样日夜相守,整整盼了 66 年。解放前,丈夫王育才在与妻子结婚还不到四年,儿子才一周岁的时候,跟随部队辗转去了台湾,从此夫妻分隔两岸,为了能够团圆,丈夫坚持不再娶,妻子也坚持不改嫁,二人用 66 年的付出,终于等来了团圆。
△王育才和老伴宋雅林
儿子周岁丈夫去了台湾,夫妻从此两岸相守
虽然已经 97 岁高龄,但王育才说起小时候的事情,就像是昨天。他记得自己出生的地方就是现在灌南县新安镇镇郊社区的老烟草局所在位置,院子里有一棵 400 多年的白果树是他对家记忆最深的印象。王育才说,自己父母一生生了 10 个孩子活下来 3 个,大姐和二姐都比自己大十几岁。9 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在大伯的照顾下,王育才 17 岁考上一所师范,因为母亲舍不得他就放弃了。22 岁那年,他认识了妻子宋雅林,两人恩爱有加,发誓要白头偕老。可是不久后,他加入了国民党军队。1947 年王育才离开家乡的时候,儿子刚满周岁,和妻子结婚不到四年。
△年轻时候的王育才
解放战争后,王育才跟随部队从南京、上海、舟山,一路辗转去了台湾。到了台湾后,王育才开过饭店,做过小吃,最后到商店工作,由于他一直想念家里的妻子和儿子,始终想着回家,所以在台湾没有资产和房屋。其实当时的王育才一表人才,乐观开朗,也是很多女性追求的对象,但他坚信,妻子宋雅林一定会在家里等他,因此在台湾自己始终未娶。
而妻子宋雅林也是位传统女性,她不顾战火纷飞和世事沧桑,同样用一生的守候来践行最初的承诺。丈夫走时她还很年轻,但她心无杂念,一边照顾年迈的婆婆 ,一边精心抚育年幼的儿子。在那个大家都填不饱肚子的年代,要承担起一家老小的生活重担,谈何容易?在两间矮小的破草屋里,宋雅林一心一意操持家务,有一口好吃的,省给婆婆和儿子,自己常常饿着肚子。尽管生活艰难,但她始终坚信,丈夫一定会回来,所以始终没有改嫁。
终于在 1986 年,一位邻居家中收到从台湾发来的信,上面有一句话,说王育才还活着。那一夜,宋雅林基本没睡,心里一遍遍想着丈夫这些年到底是如何过的,朦朦胧胧中看到一线希望。
而远在海峡对面的王育才也是度日如年。他回忆说,那时候最怕的就是过年,每逢过年,孤零零一人,就会跑到住处附近的海边大哭一场," 我对着大海,对着大陆,就大声地哭啊 "。那时候,两岸还不通信,写信只能从日本或香港才能邮出。当他通过别人的家书知道家中的情况时,也失眠了。当时老兵们有句口头禅:活着做了游子,死了不能做游魂,活着要回家,死了也要回家。
41 年后再踏故土,无奈再次分离
王育才通过别人的信得知家里的情况后,他整天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回家。每天都想母亲、想妻子,想儿子,想自己的两个姐姐,也想象着故乡的模样 ……
两岸能够通信后,王育才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 亲爱的瑜儿妈妈,我俩结婚 40 多年,而你我生活在一起还不到四年,所以终身饱尝着欢少悲多的滋味。而你却能做到,媳代子孝,兼父责,你在我心目中是一个标准式的贤妻良母,我自知亏欠你许多,时到今日,也无可奈何。常言说的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你现在是苦尽甘来,儿孙满堂,呼唤奶奶声不绝于耳,我这个做爹爹(爷爷)的不得不为你敬慕,望你我共惜晚年。"
家中添了重孙子,王育才看到报喜家信,老泪纵横,赋诗一首:" 倾听瑜儿报家音,家中添人又添丁。顿享四代同堂福,他乡做起老太爷。" 对家人的思念,王育才只能在字里行间进行表达。
终于在 1988 年,王育才梦想成真,他第一次坐飞机飞到香港,又转道南京,在离开家乡 41 年后,终于再次踏上故土。那一年王育才 66 岁,老伴 64 岁,当初的妙龄少妇,已经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家 53 天,亲戚,朋友,同学,个个对他关心备至,看到家乡的变化,难舍难分的亲情,他当时真不想走了,可那时的政策还不允许他留下,最后他只好含泪告别妻儿,重返台湾。
△王育才和老伴宋雅林合影
到了台湾之后,他思乡之情越发浓烈,但那个时候回乡一次需要六万台币,因为没钱他只好将思念埋在心底。但对妻儿的亏欠让他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从此,每攒一点钱,他就寄回家中,帮助儿子在家里盖了三间砖瓦房。
66 年后终于团圆,五世同堂尽享天伦
直到老人 91 岁的时候,才终于迎来他人生的春天。2013 年 12 月,他收拾好行囊,离开了寄居 66 年的宝岛台湾,回到了他朝思暮想阔别 66 年的家乡,与妻子终于团圆,而此时,老人已经五世同堂。
△王育才五世同堂全家福
回来这几年,儿子,媳妇,孙子等对他特别好,端茶倒水从不厌烦,老人每天都活得很开心,不过他最开心的就是,可以整天牵着老伴的手。
去年 94 岁的王雅林不小心摔了一跤,只好卧床休息,老爷爷便寸步不离进行照顾,什么时候喝水,什么时候吃水果,什么时候喝点牛奶或藕粉麦片,一日三餐端饭给老太太吃,晚上夫妻俩并头而卧,生活非常有规律,虽然两人都已年近百岁,但两位老人嘴唇红润,精神饱满,心态也非常乐观,无论见谁,两位老人都是笑嘻嘻的。
△王育才紧紧握着宋雅林的手
回乡这几年,当地政府也给了王育才老人很好的照顾,对此老人心里非常感激," 感谢党和政府,没想到回来后还能享受政府这么好的照顾,过年过节有关部门还上门看望我,给我发红包,这样幸福的日子我还没有过够,我一定要照顾好老太婆,老两口再多过几年,希望我这把老骨头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两岸统一和更加的繁荣富强!" 王育才老人说这话的时候,紧紧握着一旁老伴宋雅林的手,脸上写满了无限美好的憧憬!
(通讯员 供图 编辑 周冬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