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黑洞照片的版权使用费问题,视觉中国可谓 " 一夜成名 ",而图片版权的归属使用问题,也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来越强,人们的维权意识也在日益加强,不过其中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此实施敲诈勒索,获取不义之财。
网店经营者频频因图片 " 侵权 " 赔款
苏先生在 " 天猫 " 上有个手表网店。据他说 " 为了显得好看 ",曾从百度上找了一张没有任何标志的手表机芯图片,放在店铺链接上。有一天,苏先生突然发现自家天猫平台的店铺链接被查封了,一查后台才知道,有自称是某信息技术公司的人员,以拥有这张图片的版权为由,投诉称苏先生侵权。
这下子苏先生急了,店铺链接被查封导致他销售很好的手表无法网上售卖了。他曾想过在网上申诉,但考虑申诉的期限及成功的可能性,无奈之下,他添加了投诉人留下的 QQ 号,问 " 我能不能直接删除掉这张图片,再也不用了?" 对方告诉他不行,用了图片需支付 3 万元,然后获得授权,这样你们可以继续售卖了,如果不支付,那就要删链接了。讨价还价也没成功,苏先生只好支付 3 万元的图片授权使用费用,并在平台上点击 " 图片来源于第三方,且授权 ",对方撤销了投诉,之后,苏先生才得以继续在网上售卖手表。
类似的遭遇还有蒋先生,他在天猫平台上卖插座,有一天突然发现他从百度上下载的,放在购物平台上的一张场景图,被他人以拥有版权为由进行投诉,导致他的销售链接被查封。这可是每天几千块钱收入的损失,蒋先生加了投诉人 QQ 后,和对方进行了电话沟通,将图片授权使用费用从 1 万元谈到 3 千元,并赶紧付款,才得以继续售卖。
被害人李先生是在淘宝网上卖拖鞋,有一天,有人投诉他店铺女款拖鞋像小象,侵犯了他们公司的知识产权,从而造成李先生的店铺链接被下架。李先生进货的商家有一千多家,都在网上进的,已不记得是哪一家了。" 申诉期太长,我们做淘宝的等不起,一两天就会丢失很多客户。" 李先生只得和对方协商,并转过去 5 千元授权使用费,对方才撤销投诉。
最后,有商家受不了高额 " 使用费 " 报警。2017 年 8 月,犯罪嫌疑人夏某等 3 人被抓获。
这家信息公司 " 主业 " 是敲诈
根据调查,夏某成立某信息技术公司,招来李某、方某等人,并伪造相关国家机关证件印章,伪造公司印章等,通过向阿里巴巴官网发起知识产权投诉,谎称一些电商在 " 天猫 "" 淘宝 " 等网店的商品宣传图片侵犯了其版权、或编造一些商品侵犯了其注册商标权等理由。在阿里巴巴公司按照规定暂停相关商家在 " 天猫 "" 淘宝 " 等网上经营活动后,再向相关电商索要 " 授权使用费 ",受害者遍布各地,其中仅 10 单即成功敲诈 12 万元。
在犯罪活动中,夏某等 3 人还进行相应的责任分工,其中夏某主要负责向阿里巴巴、淘宝投诉那些 " 侵权 " 的商家;李某根据夏某的安排,负责在网上寻找 " 图片侵权 " 的商家,并与商家联系,提供账号接收 " 授权费 " 等;而方某则根据夏某的安排负责制作假的营业执照、用印章机刻制假章等。
2018 年 5 月,福田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夏某等 3 人提起公诉。夏某等 3 人均如实供认罪行,并退回了被害人被敲诈的费用 12 万元,取得了多个被敲诈商家的书面谅解。近日,深晚记者从深圳市人民检察院获悉,该案已经一审判决,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分别判处夏某等 3 人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至一年五个月,并处罚金。
办案检察官告诉深晚记者,合法拥有的知识产权依法应当予以严格的司法保护,这是一个大前提,但是如本案之中,夏某等人伪造相关资料,谎称拥有相关图片的版权等,抓住被害人在网店上的商品宣传图片可能在互联网下载的把柄,通过向阿里巴巴等投诉被害人侵犯其版权的方式,逼得被害人与其联系、协商,并支付 " 授权使用费 ",不然可能面临网店产品被阿里巴巴公司撤销链接下架,造成被害人无奈之下支付所谓的图片等 " 授权使用费 ",就已经构成敲诈勒索罪了,依法应当接受法律的惩处。
在呼吁共同尊重知识产权、激励自主创新的同时,检察官也提醒到," 如果有人打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幌子,却行违法犯罪之事,受害人也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深圳晚报记者 伊宵鸿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