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影篱边滋玉露,青松峰岭沐寒霜,春意正浓浓。4 月 16 日下午,华新小学召开 " 从探究学习走向深度学习:学习变革的深圳探索 " 成果研讨会,总结课题研究团队十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与实践探索经验。值得一提的是,华新小学邀专家共同为 " 新校园建设 " 把脉,为校园重建蓝图润色。
探寻绿色校园建设
当日,省教研院课程教学中心副主任黄志红博士、深圳大学张祥云教授、深圳大学李均教授、市教科院院长叶文梓、市教科院副院长潘希武、市教科院教育科研管理中心黄积才等参加了研讨会。
会议围绕 " 新校园建设 " 逐层展开,从理念、建筑、文化、特色等不同的设计视角和改造路径,阐述该校一直要探寻的绿色校园建设方案。华新小学校长张伟分享了关于建设一所 " 绿色、智慧、共享、面向未来的新校园 " 的报告。
图说:华新小学和专家们探寻绿色校园建设方案现场 (受访单位供图)
张伟说,华新小学坐落于公园之中,坐拥 149 公顷碧绿的笔架山天然绿色资源,生态丰富,人与自然和谐灵动。华新小学开发了 " 基于笔架山资源的绿色校本课程体系 ",如今,学校面临重建的关键节点,期待把学校建设成一所与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相匹配的,一流的,绿色、智慧、共享,面向未来的新校园,期待专家 " 支招 "。
专家 " 支招 "小学校大境界
省教研院课程教学中心副主任黄志红博士表示,美育是当下校园所缺失的,校园文化建设应然追求 " 向美而立 "。她建议学校做好特色定位,从课程建设校园管理等方面建立 " 校园行为识别系统 ",借助优势资源发展教育,把校园真正建设为儿童的乐园。
图说:华新小学和专家们探寻绿色校园建设方案现场 (受访单位供图)
谈及校园重建方向,深圳大学张祥云教授表示,在华新校园的重建进程中,要不断秉承历史中的优秀文化和精神,做有根的人;不断更新观念营造成长的文化空间,培育创新的人。
在深圳大学李均教授看来,小学校应该有大境界,校园重建要有文化品位,设计只属于自己的经典建筑并且寻求在下一个时代中存在的可能性,成为学校几代人的记忆。
华新小学相关人员表示,全体华新人期待中的绿色环保生态校园是指向艺术熏陶,指向基于笔架山开发的绿色课程,指向每一位华新学子的终身发展的。全体华新人将把握好重建的机遇与挑战,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蓝图上大胆创新、不断发展,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深圳晚报记者 方壮芳 通讯员 蓝若婷 陈财旺 编辑 佟艳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