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 的孩子 " 公益项目正在鹏城如火如荼地展开。据不完全统计,各渠道捐赠款项已超 130 万元。为项目筹款的 " 启航 " 公益演唱会也举办在即,还有经 " 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 · ICU 的孩子公益基金 " 授牌的十余位公益大使都在积极奔走。" 孩子帮扶孩子 ,生命影响生命 ",《深圳晚报》继续聚焦这些用善美童心点亮病童夜空的公益大使,倾听他们的故事,走近他们的成长,感受这场爱的接力。
邱荣桓:希望世界所有生命在大爱中平等生活
11 岁,目前就读深圳外国语学校国际部五年级
" 万物皆有灵,万物皆平等 " 是世界在邱荣桓内心的投射。" 荣桓很‘爱哭’。" 妈妈笑着说," 他刚学走路那会,我带他到市场买鱼,他看到鱼身上鲜红的血,急得直哭。后来有一次去乡下吃农家菜,他见到别人杀鸡,不吃饭,还哭了一个晚上。平时爸爸在家打只蚊虫,他也心疼地哭。在他的认知里,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每一只动物都应该在爱中平等生活,他念三年级时还把这个当成梦想写进了作文里。"
心地特别柔软的 " 小暖男 " 邱荣桓,善良似乎是他与生俱来的基因。1 岁多时见爷爷咳嗽,他晃晃悠悠抱着个大盆来给爷爷拍痰。他跟着父母去四川探访孤儿,自己高原反应气喘不上来,却还担心孤儿有没有风餐露宿。
8 岁时和小伙伴成立 " 霹雳雷霆 " 音乐艺术团,组织了一帮孩子去罗湖敬老中心发苹果、表演节目,逗得老人特别开心。" 他说要给那里的老人送欢乐,还告诉我‘妈妈,我这些艺术都是有价值的’,其实他给别人带来的快乐是无价的,没法用金钱衡量的。" 邱荣桓的妈妈说。
记者问邱荣桓的妈妈,是否担心孩子太善良容易吃亏,她的回答特别睿智:" 任何事都是两面的,福祸相依,有时吃亏也是福气。"
这段时间,邱荣桓把一门心思都放在 "ICU 的孩子 " 公益项目上。" 健康地活着就是幸福。" 探访 ICU 患儿后,他由衷地发出感慨。那天,他为患儿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物——望远镜,希望患儿在病房的夜里也能看看浩瀚星空,感受世界的美好。邱荣桓还在学校为患儿发起募捐,他说,传播让大家知道也是一股力量。
张靖渝:慈善公益早已融进我们的生活
19 岁,即将赴美留学
19 岁的张靖渝有着超越同龄人的成熟心智,她也是本次 "ICU 的孩子 " 里唯一一位尝试将公益与商业结合迸发更大能量的公益大使。比起单纯的拿出零花钱捐赠,张靖渝更倾向于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做更多事帮助更多人,小姑娘的魄力和能力都令人佩服。
" 慈善和公益对她来说早已融在生命基因里。" 张靖渝的妈妈告诉记者,自己在曾经服务的公司负责公益基金运作,很早就接触到了公益,多年前她就带着张靖渝参与各类深圳市关爱办组织的爱心活动,包括定向捐助和探访深圳贫困家庭,深圳市儿童医院的 Vcare 公益空间项目等。耳濡目染下,帮助他人成了张靖渝生命中非常理所应当的一件事。15 岁赴美读高中,在那里高中生做公益、服务社区都是必修课,不求索取的爱和奉献一直牵引着张靖渝的人生方向。
已拿到美国两所艺术类院校录取通知的张靖渝,目前创立了个人品牌,作为独立设计师,得知 "ICU 的孩子 " 项目后她萌生了用商业助力慈善的念头。首次试水向身边朋友和客户发起募捐,一天内就募款 800 多元,深受鼓舞的张靖渝决定将自己淘宝店正在推出的新品的一半利润捐赠给 "ICU 的孩子 "。
张靖渝的妈妈说:" 两年前,她看了一条女童遭受性虐待的新闻,就想着如果自己的小店赚了钱要捐赠给儿童性教育项目。这次去儿童医院探访 ICU 患儿,更是受到震撼,发言时当场就哭了,觉得自己那些青春期的烦恼和脆弱的生命相比,太不值一提了,更加坚定了她捐赠的想法。"
谢芊依:用心感受这个世界
7 岁半,目前就读深圳外国语学校国际部一年级
谢芊依就是家长常说的 " 别人家的孩子 "。她成绩优异,懂事,不娇气,而且内心柔软、细腻。谢芊依的妈妈说:" 她从小就非常愿意照顾人,总能够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她的心态特别好,有一次考完试后,我逗着问她能不能考第一,她笑了笑说‘考个第二就挺好’。"
谢芊依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捐助的想法。两岁多的时候,她跟着妈妈去电台,看见叔叔阿姨都在忙活 " 飞扬 971 空中爱心拍卖 ",懵懵懂懂的小芊依回家之后居然找出自己装压岁钱的存钱罐,说要送给需要帮助的人。
平时参加很多公益演出,像关注自闭儿的 " 星星的孩子 ",谢芊依都坐在下面看得眼泛泪花。前年,谢芊依参加关爱留守儿童的晚会,她代表留守儿童倾吐心声,平时爱美的她给自己选了件最朴素的衣服,小脸黑黢黢地就上台了。谢芊依的妈妈说:" 她真的在用心去感受和理解这些孩子,那天她的表现特别感人。"
爸爸的公司捐助先心病儿童,更让谢芊依学会感恩,她跟妈妈说:" 和那些生来有病的孩子比,我已经拥有了很多很多了,爸爸帮助他们,我很为他骄傲。"
在这次参与到 "ICU 的孩子 " 公益项目前,谢芊依的奶奶刚从 ICU 病房离世。谢芊依的妈妈:" 她对 ICU 有了概念,知道这个病房跟别的病房不一样,家属是不能去探视,病人非常可怜。我们希望让她参与到其中,用心去看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我们需要去做的事,需要我们去帮的人。我觉得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价值。"
王梓豪:满怀公益心灵的文化义工
13 岁,目前就读深圳中学实验班初一
王梓豪的 " 公益初体验 " 是在 4 岁那年。有一天,他跟着父母去到一家敬老院,本来活泼开心的孩子,陪着老人时突然情绪就变得低落了。他跟爸爸妈妈说:" 我们能不能带一位爷爷奶奶回家,和我们一起生活呢?他们在这太孤独了。"
这次情感触动开启了他丰盈心灵的闸门。回家后,王梓豪对外婆更亲热贴心了,经常抱着外婆说:" 外婆以后你老了,我养你。" 外婆回了老家,他就每天打电话叮嘱她要注意身体,外婆过生日他总要仪式感十足地打水给外婆洗脚,写卡片,用零花钱买一朵玫瑰花送外婆 。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王梓豪践行古人所言。他跟着妈妈回湖南老家探访浏阳山区,看到山区的孩子文化生活十分贫瘠,他回到家马上整理出一大部分书籍寄过去。他还想为山区孩子筹建图书馆。
不光平日里热心助人,王梓豪还是深圳小有名气的文化义工。为《深圳特区报》义卖报纸,为公益国学活动整理、分发资料当助教 …… 哪儿都有他的身影。这次 "ICU 的孩子 " 公益项目,因为一些原因他很遗憾地错过了首次探访活动,对此,王梓豪一直耿耿于怀。妈妈告诉记者,他正在家为下一轮探访积极做准备," 他为患儿精心准备了一些礼物。为了更了解患儿,交流时有话题,他还静悄悄地收集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资料。"
邓颖聪:低调做事默默发光
15 岁,目前就读城市绿洲学校十年级
低调内敛是邓颖聪身上最显著的标签。童年时跟随父母探访敬老院,念小学期间经常和同学到图书馆做义工,2016 年至今又跟着妈妈一起参加支教公益项目 " 美丽中国 ",他总是默默地做事,默默发光发热。
邓颖聪的妈妈告诉记者:" 他是个很有想法和主见的孩子。" 最初,他是在父母的引导下参加各种公益项目,他的父母多年来一直坚持帮助白内障病患公益项目。渐渐地,随着成长和历练的增加,邓颖聪不仅自己会主动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而且会给爸爸妈妈提出关于公益活动的建议," 他会提出他的想法,跟我们说他觉得哪方面还可以再做得更好一些。"
邓颖聪不愿意一直被父母的羽翼庇护着,从小就表现得非常独立。" 他自我管理比较好,平时话不多,更倾向于做,是那种实干型的人,喜欢靠自己,不管是在学校竞选学生会主席,还是和 同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每次我问他需不需要爸妈帮忙,孩子都会拒绝,不让家长操心 ,慢慢我们也乐得放手。"
十年级课业繁忙,但得知这次有机会帮助 "ICU 的孩子 " 成为公益大使,邓颖聪丝毫没有迟疑。他妈妈说:" 我很欣慰看到他有这种奉献精神,为他人付出爱心。"
每多一笔捐赠,孩子就多一 " 分 " 希望。
捐赠渠道
开户名: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
开户行:招商银行深圳分行上步支行
账号: 755917340410202 (备注:ICU 的孩子基金)
深圳晚报记者 赵伟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