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1 日,作家绿妖带着自己再版新书《世界尽头是北京》来到深圳华强北九方西西弗书店,和好友陈思呈、苏听风与现场书迷一起分享这本书的创作经历,畅谈这本书对年轻奋斗者所带来的意义。在这次分享会上,绿妖更是直接向深圳表白。她坦言自己经常到深圳,能在深圳分享新书备感亲切," 我总共有四个城市的公交卡,其中就有一张是深圳的。我经常跟别人调侃自己是四分之一的深圳人。"
重温奋斗史:再版首部长篇小说
《世界尽头是北京》描述了一帮异乡人摸爬滚打来到北京,有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时尚圈,有的人一番打拼后跻入金牌编剧之列,有的人最终回到了老家与过去达成和解。故事中的每个人物形象饱满,爱憎分明,有血有肉,凝聚成大城市年轻奋斗者的一个缩影。
这本书是绿妖第一部长篇小说,原名叫做《北京小兽》。该书创作于 2006 年,首次出版于 2012 年。谈及再版的缘由,绿妖表示十多年过去了,小说中的物价及价值观早已发生了变化," 这本书到了再版的时间 "。除了这个客观原因,绿妖说最重要的因素是她觉得这个故事还没过时。这一点也获得了现场很多观众的共鸣,一位书迷表示," 虽然书里描述的故事在十年前,但如今再看,书中的李小路仿佛穿越数年依然在我身边。那些满怀期许拖着行李来到大都市打拼的我们,也如同一个个仍在追梦的‘李小路’ "。观众的感悟印证了绿妖在小说再版序里所说:" 人行天地间,追逐欢乐与希望的孤独长跑没有变。"
写作 " 怪小孩 ":用笔写出生活的问号
《世界尽头是北京》不光写都市漂泊的年轻人,更记录着绿妖自己。这个从小在父母眼中的 " 怪小孩 " 在漫漫成长路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声方式:写作。" 我不善于言说,但会通过写作去抒发心中的郁结,用笔去写出生活的问号。"
创作第一本长篇小说时,绿妖还在兼顾自己朝九晚五的工作。忙碌的工作让绿妖对现有生活产生了困惑," 那时的我许久未见过北京正午的太阳了,更别提有时间去审视自己内心的所需所求。" 于是,她索性辞了职,专心投入到写作之中。因为这个选择太过文青以致于她常被朋友们取笑,甚至还有人关心她何以维生,她说 " 我有一点点存款,一个人,不养家,不怕的。" 回忆起那段时光,绿妖感叹," 随心所欲 "。
谈起自己写小说的经验,绿妖笑称 " 像在百花丛中采蜜 ",从这个人身上 " 偷 " 点故事,从另一个人身上 " 采 " 点情节。因为写作,她开始留意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像生气时的表情、挫折后的状态、接吻后的欣喜等等。被问及是否有新小说的创作计划时,绿妖笑着说," 一部小说的创作能耗费我十年的生活积累,现在我反而不太敢写了。之前的朋友都被我写得差不多了,为了新小说我还得继续积累角色素材。"
拼搏在异乡:咬咬牙都坚持下来了
绿妖将北京形容成一个谈恋爱都很 " 困难模式 " 的城市。这一点在《世界尽头是北京》中也有所体现,书中李小路发生在北京的情感纠葛也常被书迷提及," 其实我写作时也在思考,她的感情将何去何从。但无论是书中不愿有任何羁绊的编剧夏永康,还是成功商人孙克非,可能都不是李小路期待的爱情 "。被问及如果将小说发生地变为深圳,人物走向是否会有变化时,现场有观众开玩笑抢答 " 那主角谈恋爱肯定会容易很多 "。
虽然大城市生活艰辛,但逃离北上广就是解决办法吗?绿妖给出答案:不是。她坦言自己曾有过逃离的念头,并且也真的离开了北京。但当自己回到自以为 " 安逸 " 的老家后却发现,那个曾经让自己有迷茫和挫败感的大城市却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后来绿妖还是选择重回北京," 现在回看,那些我曾经以为困难的事情,最后咬咬牙都坚持下来了。可能会有几年的时间一直在碰壁、在撞墙,但是早晚有一天,道路会变得清晰,这个过程中你便能成为真正的自己。"
深圳晚报记者 贾茹 见习记者 邵思雯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