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4-24
财经猎豹 | 狂奔上市的瑞幸,何时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谷伟 实习生 刘燕)2017 年 10 月才成立的瑞幸咖啡,已经到了冲刺上市的阶段。4 月 23 日,其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的招股书显示,公司计划登陆纳斯达克,最多募资 1 亿美元。同时披露的业绩显示,2018 年,瑞幸咖啡净亏损 16.19 亿元人民币,今年一季度则净亏损 5.73 亿元人民币。加上 2017 年亏掉的 5637 万元人民币,成立不到两年,瑞幸已经亏掉了 22 亿元。对于狂奔在上市路上的瑞幸,尽管仍背着巨大的争议,但有的业内人士极为看好," 规模效应的优势会显现出来 "。也有专家认为,上市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前期烧的钱能否转化为持续的盈利能力还要打个问号。

烧钱模式,不到两年亏 22 亿

根据瑞幸招股书显示的数据,2018 年,公司实现营收 8.4 亿元人民币,净亏损 16.19 亿元人民币;2019 年一季度实现营收 4.78 亿元人民币,净亏损 5.73 亿元人民币。

巨额亏损的背后,是瑞幸门店的疯狂扩张。根据招股书,瑞幸在 2018 年 3 月底只有 290 家线下门店,但到了 2019 年 3 月底已经增加到 2370 家门店。去年公司曾定下开设 2000 家门店的目标,今年 1 月 3 日,公司又宣布,新的一年将新建门店超过 2500 家,并在门店与杯量上超过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星巴克此前的财报显示,其在中国的门店为 3400 余家。

△在南京珠江路新世界中心,瑞幸和星巴克比邻而居

打着 " 互联网咖啡 " 的旗号,高额的补贴优惠成为瑞幸获客最重要的手段。4 月 23 日,在瑞幸南京艾尚天地店,一位顾客告诉现代快报记者,27 元的咖啡,打 3.8 折仅需 10.26 元,相对星巴克而言,这个价格非常实惠了 "。而在南京新世界中心店,在附近工作的顾客杨小姐告诉记者,平时经常来瑞幸,主要的原因就是优惠多,其实口味上跟星巴克相差不大。这家瑞幸门店的旁边就是一家星巴克,中间仅隔着一家小小的茶饮店。当天下午三四点钟,记者粗略观察,两家店均接近坐满,人流量难分上下。

尽管瑞幸咖啡每杯的售价在 20 多元,但实际上根据瑞幸去年末公布的销售数据,其单杯平均价格仅为 9 元不到,更早的时候,去年 7 月 A 轮融资时的数据显示,单杯平均售价仅在 3.3 元左右。招股书显示,截至 2019 年 3 月 31 日,瑞幸咖啡获客成本为 16.9 元,去年同期为 103.5 元。促销费用为 6.9 元,去年同期为 15.8 元。随着公司规模快速扩张,补贴的力度也在减小。

今年 3 月开始,就在瑞幸传出 IPO 消息前后,公司又开启了新一轮促销。目前除了新人首单免费,并赠送轻食果汁咖啡各三张共六张半价券,正在进行的活动还有 " 每周满 7 件,瓜分 500 万 "" 免费送给好友咖啡,各自得一杯 " 等。

不过,这种烧钱模式能否持续,始终面临巨大的争议。尤其是去年末,瑞幸巨亏超 8 亿元的消息传出后,网上关于 " 瑞幸会不会成为下一个 ofo" 的讨论更是甚嚣尘上。但公司瑞幸 CMO 杨飞却回应媒体," 亏损 8 亿完全符合预期,要在中国与星巴克抢占市场,未来可能还需要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的战略性亏损。"

△瑞幸门店内,大批外卖包装袋特别显眼

资本游戏:极速上市背后的资金饥渴

从成立到上市,不到两年时间,瑞幸咖啡的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快了点?其实,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中,还有两个极为相似的案例,拼多多与趣头条,前者成立不到三年、后者不到两年,便先后在美上市。如是金融研究院执行总裁、首席研究员朱振鑫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三家公司的极速上市有相似之处,主要是同一种适合中国的互联网模式整合了下沉市场的需求,再加上投资机构的倒逼。

仔细看来,瑞幸咖啡的模式与拼多多、趣头条确实很像,下沉需求、" 裂变式推广 "、烧钱补贴是它们共同的法宝。而三家也都是带着巨额亏损冲刺上市。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次上市如果不成,瑞幸咖啡的资金链可能真要断了。从去年末以来,类似的质疑声确实不断。今年 4 月初,天眼查上一则信息显示,瑞幸咖啡和中关村科技租赁签署 " 融资租赁合同 ",通过抵押咖啡机等动产换得 4500 万元人民币。这一度被网友解读为瑞幸资金链吃紧的信号之一。但业内人士对现代快报记者表示,融资租赁是种常规金融工具,没什么大惊小怪。

不过招股书中体现的负债状况确实不容乐观。截至 2018 年四季度,瑞幸的总资产为 34.85 亿元人民币,负债 11.34 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 32.54%;而到了今年一季度,瑞幸的总资产降低至 29 亿元人民币,负债 10.8 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升至 37.24%。

就在提交招股书前夕,4 月 18 日有消息称,瑞幸咖啡在完成的 B 轮融资基础上,额外获得一笔 1.5 亿美元的新投资。

朱振鑫表示,瑞幸这种新模式对资本的依赖度很高,上市是一个必然选择。但上市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前期烧的钱能不能转化成持续的盈利能力还要打一个问号。

△南京珠江路地区,瑞幸咖啡与星巴克的门店分布

星巴克、便利蜂、喜茶谁才是对手?

也有业内人士对瑞幸的前途十分看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瑞幸的模式肯定能成功,它解决了消费最核心的两个问题——体验成本和便利性,可以说有着独特的 DNA,所以尽管还在亏本,但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经营,这种效应会逐渐显现出来。

自成立以来,瑞幸咖啡一直以星巴克为 " 假想敌 "。去年 5 月,瑞幸召开发布会,宣读对星巴克的公开信,并声称将对星巴克涉嫌垄断行为采取法律行动。这一举动尽管被不少网友嘲讽为 " 碰瓷 ",但对当时正在急速扩张的瑞幸而言,确实吸引了不少眼球。实际上,时至今日,就连星巴克大本营的美国,相关机构也对瑞幸表示刮目相看。2018 年第四季度,与星巴克全球及美国本土同店销量均增长 4% 相比,其在中国区的同店交易量下跌了 2%。财报发布后,不少机构在分析时都提到了来自瑞幸的竞争问题。而瑞幸 4 月 18 日的最新一次融资中,主要的投资者正是星巴克股东贝莱德。朱丹蓬表示,这也意味着美国资本市场对于瑞幸还是比较看好的。

在一些外资机构看来,咖啡行业毛利率一般高达 50% 左右,比如星巴克毛利率就连续 5 年超 50%,而这也允许瑞幸以更低的毛利率去抢占市场。

不过,在中国市场,瑞幸咖啡的敌人远不止星巴克。还有网友认为,从单价和便利性来看,瑞幸最大的对手根本不是星巴克,而是类似便利蜂、全家这样的便利店。4 月 23 日,一位网友评价瑞幸冲刺上市的消息称," 小蓝杯讲的故事如果成立,那全家开了湃客咖啡,再做个小程序,把全家积分和咖啡线上打通,全家可不可以把湃客单独拉出来上市呢?"

迅速崛起的网红茶饮也想在咖啡市场分一杯羹。今年 1 月,奈雪の茶推出了咖啡饮品;3 月,喜茶也推出了咖啡系列。而作为回应,瑞幸则在近期推出了茶饮品牌 " 小鹿茶 "。

朱丹蓬表示,现在中国的咖啡市场还处在一个红利期,不存在谁干掉谁的问题,像喜茶这样的公司,规模效应还没出来,有些策略可能是受资本绑架,有其局限性。而对瑞幸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何时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

(编辑 余爽)

相关标签

咖啡 星巴克 招股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