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陈敏 文 / 摄)4 月 23 日,无锡市解放 70 周年升旗仪式在市民中心举行。在行注目礼的人群中,有一对老夫妇。男的名叫吴剑彪,今年已 80 岁,旁边的是他的夫人郭金娣,78 岁。两位都是被邀参加无锡解放日升旗仪式的,虽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但老人还是相互搀扶着来参加。
△吴剑彪(右)和郭金娣在看这本 " 特殊家谱 "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两位老人的父亲都是烈士,也是无锡为数不多拥有 2 张烈士证的家庭。郭金娣告诉记者,她还整理了一本 " 特殊家谱 ",以丈夫口吻详细记录烈士父亲(吴道元)和岳父(郭善尧)的英雄事迹," 既是为了祭奠家族烈士的英魂,也为了教育后辈,铭记历史,传承革命传统 "。
70 多年过去,烈士证都换了三次了
4 月 23 日中午,在五星家园小区,现代快报记者见到了刚参加完升旗仪式的吴剑彪夫妇。走进家门,就看到墙上挂着两位老父亲吴道元、郭善尧的烈士证。郭金娣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两位老父亲都牺牲了 70 多年了,烈士证都换了三次了。"
△两张烈士证
郭金娣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总听妈妈和奶奶说,父亲身材高大,还会日语,是个进步青年,后来参加革命,在一次执行任务时牺牲。" 丈夫很小的时候就没了父亲 ",他父亲叫吴道元,当时是苏锡地区武工队队长兼侦察科长,牺牲后头颅被挂在城门上示众,十分悲壮。
" 父亲(郭善尧)牺牲时,我才三四岁。" 郭金娣坦言,对父辈们的了解,更多是从奶奶、妈妈和叔叔等其他家族成员口中获得," 我们这一辈很清楚,但随着时间越来越久,很多孙子辈不知道这段历史。我们老了,总觉得这些先辈们的事迹不能被遗忘 "。
找资料、翻档案,编写 " 特殊家谱 "
" 为了不让后人忘记,还是落到纸上。" 几年前,郭金娣和丈夫商量后,便开始找资料、翻档案,编写 " 特殊家谱 "。郭金娣拿了一本《我的前七十年》递给记者,白色的铜板纸上,简单写着书名,简洁明了," 由于丈夫中风,这本书是丈夫吴剑彪口述、我来整理的 "。
△这本 " 特殊家谱 "
郭金娣一边说,一边翻出资料:" 这是丈夫的叔叔、公公吴道元的弟弟吴正光留下的初稿,写的是吴道元的革命斗争史,这是档案管里找到的吴道元牺牲时的报纸,上面还有他牺牲头颅被示众的照片,这是当时吴道元给上级写的手信,长辈们一个个老了,走了,这些资料都传到了我们手中。"
△资料
寻着这些资料,郭金娣花了半年时间,整理出了这本《我的前七十年》。本书以吴剑彪的前 70 年为脉络,以家族革命史为主题,详细回顾了公公吴道元、父亲郭善尧的革命经历、英雄事迹和牺牲过程,还从叔叔、母亲、婆婆等其他家庭成员的视角还原革命的不易和生活的艰辛。
铭记历史,传承家族先烈的革命传统
" 这本册子整理好后,我自费印刷了好几百本了,家族成员基本人手一本,当家谱一样留着。" 郭金娣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文稿的电子档,两个女儿和孙子辈那边也都有," 孙儿辈们不爱听我们讲过去的事情,我就写给他们让他们自己看。"
采访的最后,郭金娣语重心长地表示,编写这本 " 特殊家谱 ",一方面,是为了纪念先父们战斗的一生,祭奠烈士的英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教育后代,牢记前辈的革命精神,不忘初心,在现实生活中,为党的事业努力工作,不辜负先辈们的期望。
(编辑 张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