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底该不该让我的孩子玩手机?"" 妈妈,为什么不让我上网、玩手机,你自己却拿着手机不放?"" 孩子又要用到手机又不能沉迷手机,到底该怎么办?" 孩子缺乏隐私意识和鉴别能力,容易被骗;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和视频直播,背地里偷偷充钱;孩子难以自控地在网上观看不良内容;孩子不爱学习,注意力和表达能力急剧下降;孩子在社交媒体上结识陌生人并陷入网恋 ……
生活在数字时代,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和使用电子设备,面对家中 " 手机成瘾 " 的孩子,许多家长内心焦虑不已。
如今的孩子根本无法避免身边随处可见的网络与智能产品,身为家长,如何避免这些数字科技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孩子不仅不会沉溺其中,反而还能利用这些科技产品更好生活呢?中信出版集团近期引进出版的《孩子,别玩手机了》也许会给你想要的答案。
这本书将用父母们都会感同身受的育儿情景,告诉你遇到类似问题该 " 怎么说 " " 怎么做 " ,以及如何在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向引导,以聪明的方式减少孩子的 " 读屏时间 ",让孩子不仅知道什么时候该对诱惑说 " 不 ",还知道如何利用科技产品更好地生活。
其实,真正的屏幕智慧涉及各种人际关系,涉及我们彼此之间的联结,还涉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以及对设备用之有度。如果孩子没有及时学习驾驭数字设备的技能,他们会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倍感挣扎。这本书也会帮助你找到适当的方式与孩子交谈,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本书的作者德沃拉 • 海特纳是美国知名教育专家,多年来致力于育儿方面的研究,是探索数字时代育儿方法的领衔者。她的工作室里有一群年龄各不相同的孩子,他们甚至会告诉海特纳一些连自己父母都不知道的秘密。她专门为父母和学校排忧解难,针对如何帮助孩子正确地驾驭数字化世界提供了诸多良策,让许多深陷当下育儿压力的父母重拾信心。她的作品《数字时代的智能联结》在全美范围内深受推崇,被广泛用作教科书,帮助学生应对数字时代的社交和情感挑战。
《孩子,别玩手机了:触屏时代的七个教育关键》
(美)沃拉 · 海特纳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年 3 月出版
深圳晚报记者 刘莉
相关链接
如何面对触屏一代?
" 我的女儿在读六年级,她生活中充斥着的科学技术令我不知所措;她在接触一些我并不熟悉的上网工具和社交网站,而我需要在她的数字生活中给予更多的引导。"
" 我们如何将孩子们的读屏时间限制在一至两个小时的最佳时段?谁知道他们在学校里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有多长,回家之后,孩子们还想放松一下,看会儿电视。除此之外,他们还要使用电子设备完成作业。限制读屏时间的做法似乎不太可行,也不太现实。"
" 我小的时候,电视节目到了一定的时间就会停止播放,无法继续观看。如今,我发现自己常常在脸谱网上闲逛,看些无聊的视频,或做些无聊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生活吗?我们还能做些什么重拾自己的生活并且在此方面为我们的孩子提供帮助?"
当我为家长们操办数字公民讲习班时,每到一个社区都会听到类似的忧虑。我们正在养育的 " 数字土著 " 是些什么样的人呢?他们的世界和我们的成长环境又有什么不同?
对于如何在数字时代扮演好父母的角色,人们各执己见,而谈论这些问题必然会惹人评议。我开始以 " 养育数字土著 " 为出发点,来帮助父母和教育工作者解决他们在面对孩子们的信息处理方式时经常感到的困惑。" 数字土著 " 是美国教育学家马克 · 普伦斯基于 2001 年引入的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在数字科技的包围下成长起来的年青一代。这代人习惯于 " 快速接收信息,喜欢并行处理事情并且同时完成多项任务。他们更喜欢先发图片再发文字,而不是先发文字再发图片 …… 他们贪恋于即时的满足和频繁的奖励。他们更喜欢玩游戏,而非‘认真’工作 "。
人们把那些成长环境中没有数字产品的人称为 " 数字移民 ",而把那些同数字产品一起成长的人称为 " 数字土著 ",有人则批评这种分类带有本质主义色彩。研究人员指出,数字土著也可以叫作 " 数字稚儿 ",因为他们可能并不了解自己所接收信息的优劣,也不知道别人在以何种方式窃取他们的数据。
本书旨在帮助家长们了解,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在学习时间管理和经营人际关系时会面临一些什么样的新挑战,以及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如何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指导那些玩转技术的孩子们。因此,在使用 " 数字土著 " 一词时,我指的是那些从小到大都在创造、分享和吸收数字内容的触屏一代。如今的孩子们,想看什么样的内容,都可以一触即得,而且人人都是内容的生产者。我们如何才能让他们在这个新的世界中具备 " 实地生存能力 "?
我们不要以为能够熟练地运用数字技术就能成为数字好公民。如果你认为你的孩子可以游刃有余地操作各种新的技术与平台,那么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他们或许可以快速适应一些应用程序和网络平台,但是他们还需要你的引导。
触屏一代拥有无限的机遇。协作、创造和分享从未像如今这样容易并令人获益良多。虽然数字鸿沟依然存在—不是所有的孩子(甚至是在富裕国家)都能够接触 WiFi(无线局域网)或使用平板电脑,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如何指导孩子们使用功能强大的数字设备,帮助他们学会驾驭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交互游戏等应用程序和社交媒体。
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平板电脑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即使很小的孩子都在使用平板电脑。根据青少年研究公司 Dubit(杜比特)的最新研究,三四岁的孩子已经可以自己选择应用程序,许多孩子在 5 岁的时候就懂得如何制作视频,拍摄照片。如今能够制造内容并且消费内容的孩子的数量明显增多,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用遥控器选择电视节目或通过点击获取在线内容是一回事,但是能够创建并分享自己的内容则是另外一回事。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科技世界中,为什么我们有必要对数字土著进行引导?这其中有何紧要性?
• 人际关系。数字世界中充满了复杂的人际关系,数字土著是感到得心应手,还是毫无头绪—或者介于其间?通过数字互动来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要建立在价值观的基础上—你能够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的价值观。
• 声誉。每一份帖子、每一条微博、每一次分享,数字土著都在创建着一种人格,尽管他们还处在自我探索阶段。这就像是在虚拟世界中走钢丝,而他们必定会出现一些失误,即使可以从中幸免,但这些失误是很难被修复的,还会令人精疲力竭。
• 时间管理。数字世界是无边无际的,如何以适当的方式把时间花在适当的地方,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难选择。如果没有大人正确地引导,孩子们大量的童年时光可能要被各种新奇的诱惑所占据了。
现在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以往,规则也在迅速地发生变化。我们的孩子需要帮助,即使他们不这样认为,甚至你也不这样认为。我们作为家长(和老师),要帮助我们的孩子发展数字技能,让他们拥有 " 使用屏幕的智慧 "。如果没有学习这些技能,他们会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倍感挣扎。
屏幕智慧不具有操作性或功能性,它与使用键盘或编码无关。只要反复练习,任何人都可以在技术层面上学会使用应用程序和数字设备。真正的屏幕智慧涉及各种人际关系,涉及我们彼此之间的联结,还涉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以及对设备用之有度。
细微之处很重要。这些数字技能非常复杂,研究员亚历山德拉 · 塞缪尔发现,受到父母引导的孩子在数字世界中遇到的麻烦会少一些。我欣悦地看到,塞缪尔阐述的数字技能和我每周与家人的互动方式是一致的。通过研究,她指出我们的核心数字技能包括 " 弥补在线交流时视觉感受上的缺失 "" 了解不同平台的规范和规矩 ",以及 " 在责任和安全之间取得平衡 "。这些技能既复杂又重要,许多成年人都在学习当中。教会孩子如何一行行地阅读文本,如何适度对他人做出回应,如何检验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环境来诠释责任、隐私和安全,这些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组织、设备和应用程序在不断地变化,并持续向前发展。然而,即使最新、最伟大的应用程序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被新的东西所代替,你的孩子仍会从你培养他们拥有的人际交往和时间管理技能中获益。
这本书会帮助你找到适当的方式与孩子交谈,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并帮助他们应对互联生活中的挑战。它也可以帮助你审视自我与科技的关系——不要忘记你在孩子获得屏幕智慧的过程中起着最重要的示范作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