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4-26
门卫大爷爱写作,退休后连出3本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张然 文 / 摄)" 我虽属平民百姓,不是什么英雄,也不是劳动模范,但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普通劳动者,是受党培育多年的老同志,所以我要把所经历的事情写出来。" 这是今年 81 岁的管培峰在自传《笑对流逝的岁月》中写下的。

△管培峰

家住南京水西门社区的管培峰开始写作,是在高校做门卫期间。当时 60 多岁的他坚持一天读五份报纸、向学校的老师虚心请教 …… 这十几年来,他笔耕不辍,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很多文章,并且已经出版了两本自传,另有一本关于家风家训的书,将于今年 8 月出版。

一天读五份报纸、向老师虚心请教 …… 这个门卫爱写作

从管培峰的自传中,可以拼凑出他苦难的童年。在 1938 年那个战乱的年代,他出生于江苏宿迁,后来全家逃荒来南京。" 家里经济困难,我 13 岁才上小学,初一就辍学了。" 管培峰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之后他拉过板车、进工厂当过学徒,也修过铁路、在码头干过装卸 …… 直到 1998 年,他从汽车运输公司退休。

退休了的管培峰闲不住,还想发挥余热。2001 年,他在江苏广播电视学校当起了门卫。" 当门卫也比较清闲,传达室里各种杂志、书籍、报纸都很多,我每天都看,新闻、散文都看。"

看着看着,他也想写,甚至想着在报纸上发个 " 豆腐块 "。" 我就问学校里的老师,我没有文化可以写吗?他告诉我,可以啊,你怎么想的就怎么写。" 受到鼓励的管培峰开始更加系统的学习,在电视上学写作的方法,向学校老师虚心请教什么是新闻五要素,每天坚持看五份报纸," 坚持写了好几年,投出去的稿件都石沉大海,但我没有泄气。"

在 2007 年,管培峰的文章终于第一次见报。直到现在,他还记得那篇文章的题目叫《劝赌》,发表在《现代快报》上。" 当时我特别高兴、自豪,也更有信心了。" 从那以后,他平均每月都能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

写的是人生也是传承,8 旬老人出书 3 本

△管培峰书作《笑对流逝的岁月》

管培峰做门卫一直做到 2007 年,但是他的写作一直没有停止。2012 年,他把自己的文章集结成册,出版了第一本书《笑对流逝的岁月》,写了自己苦难的童年、风风雨雨的中青年,但更多的笔墨是他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第二年,他又在原书的基础上,增补了六万余字内容,出版了第二本书。今年,管培峰记录自己家风家训的新书《莫愁 · 乐人生》,也将在 8 月前出版。

△管培峰手稿

水西门社区工作人员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管培峰家中的家风家训一直是全社区的表率。" 他们一大家四代同堂,共 17 个人,都勤勤恳恳,家庭也十分和睦。"

△管家全家福

这一切,都源于这个大家族质朴而实在的家训。" 我小的时候,我妈就教育我‘修桥补路,不偷不拿不抢’,我也经常用这句话来教育子女,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做人也要知足常乐,再有钱,一天还是三顿饭,睡觉还是那么大地方。" 令管培峰感到自豪的是,他的子女有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有在医院的、有在海关的,都在工作上兢兢业业。

吃过苦的管培峰懂得知足,也懂得感恩。2003 年的时候,他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报道,决定捐献遗体。" 孩子们一听坚决不同意,我做了他们 10 年的思想工作。我和他们说,人死后遗体烧了也就烧了,但如果捐献出去,就可以救助别人的生命。"2013 年,这个质朴的老人终于如愿签订了遗体捐献协议。

(编辑 周冬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