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里,有一群人常不被大家留意。他们的工作场所不定,有时在地上,有时在地下。他们的工作时间不定,有时是白天,有时是深夜。他们的工作状态是 " 随时待命 ",为广大市民解决用水问题,守护这道 " 城市生命线 "。他们是城市的供排水维修人员。
记者了解到,有这样一位维修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深耕 20 多年,常年与管道、污泥打交道,始终保持着的工作热情和高质量的技能水平,没有过多的丰功伟绩但有的是恪尽职守。他就是深圳水务集团盐田分公司沙头角所维修班班长杨华。
有一种敬业叫 " 恪职尽守 "
维修工作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十分繁杂琐碎,小到水表拆装,大到管道维修,如果不能及时处理,或将影响居民用水。所以,只要有抢修任务,杨华总是及时出现在维修的 " 第一现场 ",盐田辖区内处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汗水。
如遇紧急抢修任务,为尽快恢复居民用水,星光下加班加点、顾不上吃饭休息也是常有的事儿。难得的是,无论忙到多晚,杨华也绝不耽误第二天一早上班。
记得有一次,杨华值了一整个夜班,第二天早晨换班时间,维修队接到紧急抢修任务,该任务抢修难度系数较大,原本可以回家休息的他,立即抓起工具包,主动要求加入抢修队伍,一同前往抢修现场。这样不停连轴转的事例在他的职业生涯里不胜枚举,他认为,只要一天还在这个岗位上,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价值。
有一种坚守叫 " 舍小家顾大家 "
据悉,为保障节假日期间市民的供排水安全,深圳水务集团的维修人员全年 365 天都需要值守,尤其是汛期时要做到随时待命、迅速行动,这期间工作和生活难以两全。杨华一直以 " 大家 " 为重,几乎在每次的值班安排表中都 " 表 " 上有名。
春节、中秋、端午等这些和家人团聚的日子对于他来说,跟平常没有什么区别,为了让家在远方的员工回家团聚,休息名额他永远拱手相让,主动留守,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 反正我在家也没什么事,还不如来上班 "。
话虽朴实,但含义情深,言语道出了他对工作的热爱和坚守的决心。然而,同事发现,即使是平日也基本未见他休过年休假。他扛起的,不仅仅是自己的 " 小家 ",是企业的 " 大家 ",更是辖区内每户居民的家。
有一种奉献叫 " 不计得失 "
扎根生产一线二十余年,经杨华手的维修任务不计其数,这也让他练就了不少拿手绝活。在维修方面,他就是一个全能型专家,不仅熟练掌握工作中各种水表、管道、设备的维修技能,对生活中的许多物件的维修也是手到擒来、游刃有余。" 凡是有谁遇到有关维修方面的疑难杂症向他求助,大到修理车辆,小到更换门锁,无论是否本职工作,只要他能帮上忙的,都有求必应,从不计得失。" 多年共事同事这样毫无保留地评价他。
从 " 小杨 " 到 " 华哥 " 到 " 老杨 ",大家对他的称谓随着时间在变更,不变的是他那执着的工作态度,精细的服务精神,和脸庞上始终挂着的温暖笑容。
有一种担当叫 " 以身作则 "
作为维修班班长,杨华深切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遇到困难,遇到难啃的骨头,他总是冲锋在前,迎难而上。
有一回,正值寒冬,消防栓被车辆失误撞断后,大量的自来水如喷泉般喷涌而出,形成几米高的水柱,若不及时抢修,对道路通行和周围居民用水都可能产生影响。
杨华见状不假思索连忙脱去外套,冒着冰冷天气的刺骨寒冷和喷涌四射的水流,俯身泡在水里试图关闭阀门。喷涌的水流遮挡了视线,为关闭阀门增添了难度,杨华顶着水柱巨大的冲击力,凭借熟练的技术,几经努力,终于止住了不停涌出的水流,人也已冻得浑身发抖,他一句怨言都没有。
以身教者从 , 以言教者讼。杨华就是这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从力所能及的每一件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感染着他的维修团队,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完成一个又一个的维修任务。坚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杨华半生穿梭于管道之间,虽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记,但在平凡的岗位上,他用实实在在的言行,谱写了一曲曲默默耕耘者的奉献之歌。
▲图为杨华正在进行维修工作。
深圳晚报记者 郭宇立 通讯员 黄蕙慧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