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5-08
和妈妈一起快乐地变老:7旬女儿照顾9旬母亲,20年如一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宗青)" 女儿哪里去了,哪里去了,她去开会了 " ——每当吕京玲去社区开会,她 96 岁的老母亲就在家哼唱这首自儿歌改编的歌曲,原来的歌词是 " 小麻雀呀小麻雀呀,你的母亲哪里去了,我的母亲找食去了 "。

△吕京玲和母亲在一起

曾经的母亲,如今老成了一个孩子,而那个被一遍一遍哼唱的女儿吕京玲,陪伴和照顾老母亲已经 20 多年。这两天,她正忙着迎接今年的母亲节,去年这个时候,母亲顺利装上了心脏起搏器,身体状况大大好转。

大床边上支着小床,一睡就是二十多年

△吕京玲的母亲

吕京玲的家位于闹中取静的南秀村,乘电梯上五楼,一出电梯门,就看到一个 " 光荣人家 " 的金底红字牌匾,端正地悬挂在大门左侧。那是吕京玲的自豪。今年 71 岁的她,是一名老党员,社区书记甘玲介绍说,吕老师是社区里的孝心 " 明星 ",左邻右舍都夸赞这是一个难得的好女儿。

吕京玲至今未婚,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父亲去世后,就由她来照料母亲。母亲身体不是很好,患有糖尿病,饮食方面要特别注意,每天还得吸氧。

虽然家里有两个卧室,但是吕京玲坚持和母亲睡一个房间,在大床边上支了一个单人床,老人睡大床,她睡小床。" 老母亲有糖尿病,去厕所去得勤,不定时就要起夜 ",家里人这样说。

有一次,老人半夜从床上掉下来,瘦小的吕京玲根本扶不动她,只好打 110 求助。不久后,老人又一次掉到了地上,无奈之下,吕京玲灵机一动,把被子和枕头都铺在地上,打起地铺。

类似的小事有很多,吕京玲用南京话甜蜜地抱怨母亲 " 太磨人了 ", 老母亲虽然已经有些糊涂,但是知道女儿将自己照料得很好,不停竖起大拇指感叹 " 女儿好啊 "。

吕京玲的母亲像所有的母亲一样,无论儿女多大年纪了,在自己心里,永远是个 " 宝宝 "。看到吕京玲一直在说话,她略带 " 嫌弃 " 地看着女儿,一再提醒,少说点话,让别人也说说呀。温馨的家庭场景,逗得在场的人都笑了。

和妈妈一起,快乐地慢慢变老

△吕京玲和母亲在南京大学门口留影

在吕京玲的手机里,储存了几百张老母亲的照片,有全家福,更多的是母亲的单人照,在南京大学校门口、玄武湖边上 …… 老人穿着鲜艳的衣裳,笑容更鲜艳。她常常带着母亲去社区参加活动,包饺子、吃 " 百岁饭 ",天气晴好时,则推着轮椅来个 " 南京一日游 "。

有一次,俩人去老门东游玩,逛到剪子巷 46 号,那里曾经是母亲年轻时工作的地方——南京市织布厂,看到昔日旧址变成眼前新景,吕京玲又给母亲拍了张照纪念,她觉得这很有意义。

吕京玲爱笑也爱热闹,每周三都会和 " 山友 " 们一起去爬紫金山,她的一位 " 山友 " 说,每次登山,大家会按照年龄来分组合影,吕京玲是 "40 后 ",却开朗又乐观。

对于她来说,照顾母亲从来不是负担。吕京玲有两个妹妹和两个弟弟,是一个大家庭,过年过节都到南秀村的家中相聚,她很享受家庭的温馨,也为家人感到自豪,尤其是大妹妹," 心灵手巧,会洗照片,会做衣服,我们的头发都是她剪的 "。记者发现,吕京玲的头发不如老母亲那般乌黑,照顾老人其实是十分辛苦的事。

采访结束时,吕京玲说," 知道今天有采访,就提前准备了饺子,韭菜馅儿的,老太太一天吃五六顿,不能耽误 ",因为第二天还要参加区里的运动会,她早早安排妹妹来换把手。

看客人要走,老母亲愉快地招呼大家," 等我过一百岁,你们要来参加,我给大家唱一百首红歌 "。(受访者供图)

(编辑 王鹏)

相关标签

母亲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