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5-09
深晚领读|民国学界的风云往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距离《1919,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重返五四现场》的初版,转眼已经过去六年了。六年前这本书刚出版时,有人问作家叶曙明:你为什么把 1919 年 5 月 4 日这一天向前推进至 1895 年的 " 公车上书 ",把这一段历史称为 " 五四时代 "?为什么将 " 公车上书 " 视为 " 五四时代 " 的起点?

当时他回答:因为 " 公车上书 " 与戊戌变法开启了一个现代版的春秋时代,在此之前,无论是洋务运动、同治中兴,还是 " 经世派 "(包括龚自珍、魏源、林则徐、郭嵩焘、徐继畲、梁廷枏等人),他们基本上是在 " 用 " 的范畴内打转,没有涉及到 " 体 " 的问题,也没有涉及国家的政治制度。而 " 公车上书 " 与戊戌变法则是第一次把知识分子的诉求,引向了对国家政治制度改革的方向来,这是划时代的。

六年后,《重返五四现场》推出典藏版,叶曙明说,与六年前相比,我们又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变化,今天再次重读五四历史,也许会得到更多新的感悟。

这本书的副题是 "1919,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 ", 叶曙明解释说,对于刚从帝国进入民国的中国来说,那确实是一段青春的记忆。纪念五四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整个 20 世纪的中国革命,其实都是在五四运动时定下了基调。也正因为如此,五四时代的光芒,才总显得那么耀眼;五四的话题,才总是那么激动人心。

学者余世存评价说,叶曙明先生的《重返五四现场》一书让我们跟着他重温了五四 …… 以流畅的文字叙述了他眼中的五四,尤其是他把广东人梁启超、陈炯明当作五四运动的开端和结束,言之成理,令人耳目一新。

作家张宏杰则认为,这本书是认真的、有才华、有见解的信史,为我们细腻而有条理地梳理呈现了民国史上重要的一个片断。它不但扩充了我们对民国史的了解,也为我们反观身处的 时代提供了一个角度。

五四前后是中国近代史上群贤咸集、大师辈出的年代,各种思想像山崩川涌,汇聚成滔滔巨流,相激相荡,引领风骚。那是一段激情迸发、永不复返、令今人无限神往的光辉岁月。叶曙明在书中再现了一个新旧文化交锋的大时代,细述民国政界与学界的风云往事。

叶曙明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成绩斐然。著有《山河国运》《大变局:1911》《重返五四现场》《中国 1927 谁主沉浮》《国会现场》《草莽中国》《李鸿章大传》《启明之星:梁启超传》等作品。

《1919,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重返五四现场》 [ 典藏版 ]

叶曙明 著

九州出版社 2019 年 2 月

深圳晚报记者 姚峥华

相关标签

风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