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68 岁的张阿姨犯了头晕的毛病。不管是散步还是带孙子,总是感觉飘忽忽的,有时会感到剧烈的眩晕,甚至恶心到呕吐。近日,张阿姨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神经医学中心检查 , 发现患上了耳石症,进一步检查发现右侧颈内动脉长了一颗动脉瘤,通过手术及时拆除了这颗 " 定时炸弹 "。
头晕小毛病揪出动脉瘤大问题
张阿姨在中山七院神经医学中心经过系列检查,发现患上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 医生说,控制我身体的‘平衡器’失灵了,稍微大幅度的体位变化都会让我像坐了过山车一样。" 张阿姨说。
然而,当张阿姨以为病根已经被揪出,吃点药做做理疗就可以时,影像科医生在她的头颅 CT 平扫片子上发现了新的问题——在右侧颈内动脉颅内段有可疑动脉瘤,后续的头部 CTA 检查证实了右侧颈内动脉交通段,长了一颗直径超过 7mm 的动脉瘤。
虽然动脉瘤不属于肿瘤,但却存在破裂出血的危险。原来,由于先天异常或后天损伤等因素,颅内动脉血管壁变薄甚至损坏,在源源不断的血流冲击下,就会形成一个突出的动脉瘤。它就像气球一样,在血流作用下可能越来越大,甚至破裂,导致颅内大出血甚至死亡,所以动脉瘤常常被比喻为 " 不定时炸弹 "。
" 拆弹部队 " 把动脉瘤隔离出去
颅内动脉瘤并不都是洪水猛兽,其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大小、形状不一样,破裂风险差别较大。有些患者一辈子都不会有任何症状,甚至破裂也不会造成生命危险,因此并不是所有动脉瘤都需要治疗。而有的动脉瘤会增大、变形,如果病人还属于高危人群,就应该积极治疗。
" 患者的动脉瘤位于后交通动脉段,为中等大小,形状不规则,有分叶,破裂风险较高,有手术指征。综合考虑到张阿姨的身体状况,更适合做介入手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的齐铁伟教授说。
为做好手术保障,神经医学中心联合心血管中心、麻醉科、介入科、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等科室进行了术前多学科讨论,制定了详实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在短短 2 小时的时间里,神经医学中心团队化身 " 拆弹部队 ",成功为张阿姨实施了介入栓塞术,将动脉瘤从脑血管中隔离出去。术后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已被弹簧圈填满,附近血管血流通畅。如今,张阿姨头也不晕了,还除掉了身体里的隐患,浑身轻松,健步如飞。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李艾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