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5-14
深晚报道|让文化与坪山相融互生 文博会坪山分会场国际雕塑展“妙不可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5 月 13 日傍晚 18 点,第十五届文博会坪山雕塑艺术创意园分会场暨 2019 深圳(坪山)国际雕塑展在坪山开幕。今年的深圳(坪山)国际雕塑展,无论是作品类型和展示方式上都呈现出 " 不一样的雕塑展 " 的面貌,不仅重量级作品多,而且囊括雕塑、公共艺术、互动装置和新媒体艺术等多种类型。

开幕式现场,《无境坪山》多媒体表演让人惊艳不已,超乎想象的雕塑艺术作品更是让众人为之沉迷,纷纷感慨艺术 " 妙不可言 " 的魅力。

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瑞琦,坪山区委副书记 、区长李勇,坪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筠,坪山区政府副区长沈华新等出席开幕仪式。策展人李振华、刘晓都,坪山文化智库委员、各界文化艺术嘉宾,众多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媒体记者等共同见证了这一艺术盛事的开启。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筠在致辞中表示,坪山区坚持 " 正而新、小而精、特而亮、惠而美 " 的文化发展路线,注重文化与城区发展相融互生,在文化品牌打造、文化服务品质提升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希望大家以本次活动的契机,在坪山多走走、多看看,感受坪山的文化底蕴和魅力,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坪山的文化发展,为坪山打造独具特色的东部文化高地献计献策、贡献智慧力量。

策展人李振华在致辞中提及他对坪山的印象 " 一切都应该是新的,一切必须被改变,大家在这里交流重构 ",并以 " 科技 "、" 哲思 "、" 禅意 " 为线索,串联起他在本届深圳(坪山)雕塑展的策展工作中对于雕塑、艺术,及其在更大时空范围中延展的思考。策展人刘晓都在发言中表示坪山作为深圳发展历程中的又一新区,不仅在城市经济发展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承担了历史文化的传承、新文化的推动和艺术提振的责任。

Thomas Eller 代表艺术家发言,对坪山区委区政府的工作与支持致以诚挚感谢,并在发言中从 " 新意 " 及 " 传统 " 两个视角表达了他对本届深圳(坪山)国际雕塑展的看法:雕塑在过去三四十年的发展、艺术家与在地传统民居之间的互动都构成了此次展览 " 传统 " 的一面;另一方面,展览中对最前沿科技手段的应用,包括虚拟现实、卫星拍摄等技术,都让这个展览得以在每个人的移动设备之上呈现,成为 " 无处不在的展览 "。

Sylvain Levy 则从自己多年来专门收藏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经历出发,指出 " 当代艺术是一面反射社会现实的镜子 ",希望能够从他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中找寻不一样的力量。近年来,Sylvain 开始致力于对藏品的线上展览搭建工作,希望以此更好地在互联网中形成连接,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他们的藏品,本届深圳(坪山)国际雕塑展中他带来了 DSL 收藏的几十件作品,让坪山迎来一个大型虚拟交互美术馆。

随后,嘉宾们一同上台,共同启动本届深圳(坪山)国际雕塑展,背景荧幕播放出参展艺术家们精心创作的视频,视频中记录了他们在坪山布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共祝此次雕塑展的圆满成功。开幕仪式结束后,现场嘉宾及观众在策展人李振华、刘晓都的带领下走进展馆,在近距离观望作品的过程中,对展览的理念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

晚上七点,暮色降临,由陈霄策划的多媒体表演《无境坪山》上演,现场在交错闪烁的光影中展现出了和白天截然不同的面貌,大荧幕上不断编织着不同的图像效果,给在场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配合 VJ Zarek 即场感染力极强的音效调控,表演酷炫夺目,现场观众沉浸其中,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这个瞬间。

据悉,本届展览以 " 出维:雕琢空间 " 为主题,由著名策展人李振华和刘晓都联合呈现,展期为 5 月 14 日 -31 日,分设坪山雕塑艺术创意园、区政府大楼前厅和大万世居三个展区,共有来自近 10 个国家的重量级艺术大师和具有前沿实验创作经验的青年艺术家参展。

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国际雕塑大展

" 妙不可言的展览和开幕活动,不到现场无法体会。" 开幕活动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筠深有感触。参观 " 出维:雕琢空间,(坪山)国际雕塑展 " 呈现的作品后,即便置身于展览中,吴筠还是发出了 " 这个展览很难用语言表达,语言、影像都不及十一。甚感无力。" 的感慨。

今年的深圳(坪山)国际雕塑展无论是作品类型和展示方式上都呈现出 " 不一样的雕塑展 " 的面貌,不仅重量级作品多,而且囊括雕塑、公共艺术、互动装置和新媒体艺术等多种类型。

在本届深圳(坪山)国际雕塑展的主展场坪山雕塑艺术创意园,展出了 Thomas Eller 在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上的著名作品《THE》;龙星如和周姜杉的作品《你好,朋友》中,展览和观众已经不是一个看和被看的关系,两者联为一体,观众参与和艺术家创造融合呈现,耳目一新,观众不禁兴致盎然地跟随艺术家的指引,加入线上问题的讨论。

大万世居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艺术家唐钰涵和展望的作品《寻宝》,作品以大万世居原本客家聚居地的背景为依托,邀请过去居住在大万世居根据他们对此地的理解,带来具有生活回忆的物品。到来的观众也参与其中,四处 " 寻宝 ",在对 " 旧地、旧物、旧时 " 的探索中,承接大万世居居民共同的情感记忆并与之形成新的情感体验,再度发散出去。坪山区政府大楼前厅展区,呈现的是冯晨的作品《W(维)》,作品与政府大楼在特殊的场域氛围碰撞下,形成了微妙的化学反应。

此前还在坪山美术馆举行了关于 " 出维:雕琢空间 " 的对谈,对谈由钟刚主持,策展人李振华、刘晓都参与了讨论,六位艺术家代表 DieterDetzner、刘广云、Marnix De Nijs、郑达、张增增、张晓从作品出发,介绍了各自的作品及创作理念,并与主持人、策展人就坪山的区域特色、深圳(坪山)国际雕塑展的特殊气质,联系当下网络时代的背景及坪山在全球网络中的定位展开讨论,对谈最后落脚于艺术创作与在地实践的双向驱动问题,在对时间、空间的纵横思考中,深度剖析 2019 深圳(坪山)国际雕塑展的构成理念,亦发掘出坪山及其文化艺术事业巨大的潜在动能。

品质引领,打造 " 国际范 " 展览

今年的深圳(坪山)国际雕塑展从全球甄选了来自德国、荷兰、日本、法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26 位艺术家的精彩作品。这一届雕塑展不仅会为坪山人呈现一场精彩的艺术盛宴,还会通过驻地创作的方式,打开坪山和国际艺术交流的通道,推动坪山的文化事业长远发展。来自德国的艺术家 Achim Mohne 和 Uta 带来作品《远程词句》,他们所分享的谷歌地球图景会让世界看见坪山。策展团队希望第三届坪山国际雕塑展完成国际化的转型,成为新的国际焦点,更希望未来的坪山,通过持续的艺术耕耘,成为全球图景中可见的艺术节点,完成在地链接的同时链接到全球的艺术网络中。

内容前沿,实现 " 跨领域 " 合作

今年的深圳(坪山)国际雕塑展邀请到了李振华和刘晓都两位著名策展人联手呈现。李振华先生是生活在中国和瑞士的著名独立策展人,刘晓都先生是 2017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总策展人之一,同时也是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有当代艺术策展背景的李振华与建筑背景的刘晓都的联合工作,将为大家呈现一个有别于过往、极具跨学科性质的雕塑展。

驻地创作,推动 " 在地化 " 实践

本次雕塑展从策展构思到驻地创作,始终基于坪山当地的地缘文化,让项目真正回到回馈当地的姿态,开展有地方针对性的展示和交流。有别于国内大型空降的艺术展,深圳(坪山)国际雕塑展不是一个空降的艺术展!大部分艺术家在展览筹备期间会对坪山地理人文进行调研,并展开驻地创作。艺术家廖文峰的合作者是大万世居的一名保安,展望和唐钰涵老师寻访本地人和客家人,这将构成一个让本地人群介入和能量流转的过程。

媒介雕琢,创设 " 思想者 " 空间

延续第一届的 " 突进:雕塑中的城市精神 " 和第二届的 " 动见:城市公共艺术的新视界 ",第三届主题 " 出维:雕琢空间 " 将关注雕塑作为一个媒介样式的延展性,以及艺术在公共空间当中的有效性,雕琢空间的核心就是如何将空间的焦点凝于一处,如何为空间创造另外的阅读和认知方式。

有别于传统公共空间的固定的使用概念,现代公共空间是复合并不断完善转变的,本次展览面对的既有过去公共空间的概念,也有现在转型中的概念,传统与现在,在这个展览中是并存的。今年的深圳(坪山)国际雕塑展将引导观众重新看待自己所认识的雕塑,重新理解雕塑,带观众走进艺术、欣赏艺术,打开更多的可能性。

(深圳晚报 记者 余俊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