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5-15
深晚报道 | 东江源头百果香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涓涓南流的寻乌水孕育出五百里东江碧波,也浇灌着两岸的累累硕果,滋养着朴实进取的寻乌果农。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拥有大片肥沃的红壤土地,秋冬季节阳光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适宜的昼夜温差和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使这里的水果更易积累糖分,寻乌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水果之乡。

目前,寻乌已经形成了以脐橙为主导,百香果、鹰嘴桃、猕猴桃等多种水果 " 百果争鸣 " 的局面。在寻乌采访期间,深晚记者在和当地多位果业带头人聊天中了解了他们积极拥抱技术,用科学的武器做大做强寻乌果业的创业故事。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也许可以窥见寻乌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寻乌果业美名扬。寻乌县委宣传部供图

脐橙坚守者陈忠欧 耕耘 20 载造就 " 橙 " 人之美

虎年出生的陈忠欧,今年 57 岁。他当过工人、卖过电器、做过摩托车出租生意,最终扎根红土地上,坚持脐橙种植 20 年。陈忠欧虽然是一位 " 老果农 ",但从未固守传统的种植与销售模式。2014 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品尝了陈忠欧的脐橙,并捎给他 100 元脐橙款,让他成为乡亲们口中的 " 赣南脐橙第一陈 "。

四月的寻乌,清晨的山里寒意袭人。这不是传统脐橙上市的时节,但陈忠欧并不清闲。" 我们这里的脐橙品种多着呢,几乎一年四季都有,现在即将上市的是五月红,这是我们一个偏高端的品种。" 陈忠欧告诉深晚记者。

五月红也叫 " 血橙 ",是一种从国外引进的脐橙品种。它带有深红色似血颜色的果肉与汁液,较寻常的橙体积小。在认识陈忠欧之前,就有热情的寻乌果摊摊主邀请记者品尝,血橙香甜多汁,入口之后唇齿间有一股芬芳香气,每斤 10 元的零售价格也符合其高端的定位。

" 进口水果普遍价格高,但现在很多外国人吃不起我们赣南脐橙了。" 陈忠欧笑着感慨。

事实上,正是对 " 科学 " 的坚信提高了寻乌脐橙的附加值。陈忠欧告诉深晚记者,如今他的脐橙园里不只有老农民,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柑橘种植专家以及高等院校师生,他们在一线科研攻关;每到脐橙采摘季节,相关部门会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社会发布脐橙最早采摘时间,有的果农因为提前采摘而被处罚;此外,进入市场的脐橙外包装和果实上会贴上赣南脐橙的专用标志,消费者可通过其专用箱贴和果贴自行查询,以便防伪。

" 寻乌的脐橙品牌已经建立起来了,一到收获季节,全国各地的果商云集寻乌,果子还在树上,渠道早已铺好,完全不存在销售问题。" 陈忠欧表示。

当前的 " 岁月静好 " 容易让他陷入忆苦思甜之中。1999 年," 门外汉 " 陈忠欧在寻乌县杨梅村承包了 30 亩荒地种脐橙。那时有人为抢季节销售,用染色剂或催红素涂抹出售,严重影响了赣南脐橙的声誉。陈忠欧也是受害者之一,有一年他的果园损失了 300 多万元;因为缺乏销售渠道,加上交通不便,卖果难、卖价低曾是寻乌果农的心病,丰产的时候有的脐橙甚至烂在地里。

国家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根本上扭转了赣南脐橙的销售困局。随着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赣南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实现网络全覆盖;而信息技术深入到基层乡镇这些 " 毛细血管 ",让产业服务体系逐渐完善,从产品到品牌,寻乌脐橙走出深山。

乘着政策的东风,陈忠欧的事业与国民消费升级大势迅速对接。他创办的寻乌县长利果业发展有限公司坚持绿色生态种植,获得多个官方认证;目前果园面积已扩展到 3000 多亩,年总产量 3000 吨,产值达 1500 万元,果品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还出口到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漫山遍野的果园一眼望不到边。寻乌县委宣传部供图

百香果开拓者林瑞平 锐意进取帮助老乡脱贫致富

黑皮肤、小眼睛、憨厚的神情 …… 其貌不扬的林瑞平与深晚记者脑海中的 " 带头人 " 形象有些偏差。而探讨完行业看法之后,深晚记者折服于这位小城青年的眼光与思想,恰如其种植的百香果一样,朴实的外表里 " 芳香四溢 "。

林瑞平是一位 "80 后 ",高中毕业后,他来到深圳打工,在这里接触到互联网,并敏锐地意识到信息技术与果业结合蕴藏的巨大能量。不久以后,林瑞平返乡创业,通过电商卖脐橙和百香果。

寻乌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百香果产地,为了更好地种植百香果,林瑞平特意去广西百香果的优势产区进行市场调研。他发现施用农家有机肥长出来的百香果更甜更有营养,可是由于农家肥采集困难、施肥麻烦,很多种植户还是选择化肥。林瑞平没有动摇,坚持使用农家肥,优质的口感让他争取到了更多的回头客。

2016 年,林瑞平发起成立寻乌县一口甜百香果专业合作社,改变传统果业的种植、包装、品牌与销售思维。通过拜访多位农技专家,科学决定百香果的定品和定址;在搭棚方面,他聘请了广西专家现场指导,综合考虑风向、日照、株距、结实度等因素来搭建桩棚,在台风天气里桩棚也能接受考验;此外,林瑞平每天记录果树成长日志并上传图像至朋友圈,记录果树的 " 成长 " 点滴,让营销有了人情味儿,同时组织线下活动,让粉丝体验亲自采摘的乐趣。

在互联网 + 农业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孵化下,林瑞平所创立的企业已形成了互联网 + 农业 + 金融 + 社群营销模式和公司 + 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的模式,而为了更好地服务 " 扶贫 " 工作,帮助更多寻乌老乡脱贫致富,他又推出产业扶贫新模式 " 两送两分一帮 ":即送苗子,又送技术;分户种植,分户管理;帮扶销售。在这种模式下,他精准帮扶 2132 户贫困户种植百香果。

良好的经济效益与品质,让百香果在寻乌的种植面积得到爆发式增长。2015 年,寻乌全县百香果种植面积只有几百亩,今年这个数字预计将变成 5 万亩。

鹰嘴桃引进者黄志文

因地制宜探索创收新路

寻乌县三标乡桠髻钵山,一口清泉从这里涌出之后,一路冲破粤东北的崇山峻岭,浩浩荡荡地奔向富饶的珠三角平原,这里是东江的最终源头,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

深晚记者在三标乡采访发现,这里与寻乌很多地方不同,很少有漫山遍野的脐橙树。三标乡三标村文书黄志文告诉记者,由于脐橙种植相对复杂,且脐橙树容易感染病虫害,为了绝对保障水源地的安全,几年前,村民们不得不将它们忍痛砍掉。

少了脐橙这项经济来源,如何为村民创收成为摆在黄志文面前的一道难题。他把目光投向了一百多公里之外的连平县。那里盛产一种 " 造型别致 " 的水果,由于有着鹰嘴一样的弯钩,人们叫他鹰嘴桃。

" 鹰嘴桃容易打理,抗病虫害的能力还很强,无论气候、水文、土壤都非常适合我们三标乡的种植环境。" 黄志文表示。2014 年,三标乡引进了第一批鹰嘴桃果树苗。对于这种陌生的水果,种惯了脐橙的果农一开始并不积极,黄志文与基层干部们只好一家一户做动员,最终使鹰嘴桃种植在乡里成功推广。

记者了解到,为了推广鹰嘴桃的科学种植方法,更好地打通销售渠道,三标乡还成立了鹰嘴桃合作社,定期邀请专家下乡普及鹰嘴桃种植技巧,在村民与果商间架起桥梁。

2017 年,第一批鹰嘴桃果树开始挂果。" 第一年一棵果树就可以挂果 60 斤,第四年可以达到 100 斤。" 黄志文表示,目前鹰嘴桃的批发价 1 斤大概 3 元钱,一棵果树大概可创收 300 元。

水果对环境的挑剔可能超乎大多数人的想象,与寻乌其他乡镇相比,三标乡出产的鹰嘴桃在口味上有明显的差别。" 可能是由土壤、温差的细微差异造成的吧,目前我们三标出产的鹰嘴桃是寻乌口感最好的。"

在黄志文看来,因地制宜的理念造就了寻乌果业的繁荣,各乡镇甚至村与村之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不尽相同,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水果,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信未来,我们还会培育出更多适合寻乌种植的品种,打造更多我们自己的品牌。"

深圳晚报记者 王新根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