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库正从马车时代向汽车时代转变,云原生数据库在成本、灵活度、安全、技术进化层面都优于传统数据库,传统数据库会像马车一样被更为先进的汽车即云原生数据库淘汰。"5 月 21 日,阿里云智能数据库事业部负责人李飞飞对媒体表示。
当天,阿里云 PolarDB 发布重大更新,提供传统数据库一键迁移上云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将线下的 MySQL、PostgreSQL 和 Oracle 等数据库轻松上云,最快数小时内迁移完成。据估算,云上成本不到传统数据库的 1/6。目前,已有约 40 万个数据库迁移到阿里云上。
作为企业 IT 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据库系统的市场规模一直占据软件行业前列,几乎所有应用软件背后都有数据库支持,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到来,这一拥有约 50 年历史的行业正在悄然改变。
传统数据库日渐式微
过去二十年,传统数据库几乎垄断市场,数据显示到 2017 年数据库总市场规模达 368 亿美元,传统数据库一度拥有超过 80% 的市场份额。
但最近几年,曾经风靡业界的此类数据库市场份额逐年下降,根据第三方机构显示,到 2021 年,该数据库市场还会下降 20% 至 30%。
传统数据库日渐式微,一方面是因为其价格高昂,动辄数十万成本让普通企业难以承受,原厂工程师售后成本还需另算;另一方面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产生海量数据,要求数据库有更高的扩展性,但传统数据库扩容极慢,规划就需要半年时间。
更为重要的是,企业上云意愿剧增已达 84%,随着企业越来越习惯采用云上的 IT 架构,线下数据库这一可以称为 " 古老 " 的操作手段并不能提供匹配的功能。
据统计,国内有 70% 的新型企业都因数据挑战而对业务产生了影响,例如,在业务高峰期间,流量可能是几个数量级的增长,这种高并发场景很容易触碰到传统数据库的天花板。
像汽车替换马车一样淘汰传统数据库
云厂商正在撕裂传统数据库固若金汤的防线。据 Gartner 预测,到 2023 年,全球 3/4 的数据库都会跑在云上。
云原生数据库汇聚了诸多优势:天然拥有云计算的弹性能力,兼具开源数据库的易用、开放特点,以及传统数据库的管理和处理性能等优势,是新业务上云的最佳选择。
2014 年, AWS 发布了业内首个云原生数据库 Aurora;2017 年 9 月,阿里云在国内率先发布了云原生数据库 PolarDB,并于 2018 年 4 月正式商用。如今这两家云厂商已经成为数据库市场最大的黑马,在 Gartner 发布的 2018 年数据库魔力象限中,AWS 和阿里云双双入选。
与此同时,他们也具备替换传统数据库的成功经验。早在 2013 年,淘宝核心系统的最后一台甲骨文数据库下线。亚马逊则公开表示,到 2020 年将彻底抛弃甲骨文数据库。毫无疑问,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再转换为云上技术对外输出。
企业新业务上云并非难事,但原有数据库的迁移却有可能成为第一块绊脚石。举例来说,企业搭建的传统商业数据库通常承载了 ERP、CRM、OA 等一系列系统,而数据模型也是基于老系统开发,如果没有与之兼容的云数据库,上云几乎要重写代码。
据介绍,阿里云此次发布的 PolarDB 提供一键迁移功能,据验证最快数小时就可以完成迁移,大大降低对企业改造数据库的技术门槛。事实上现在已有约 40 万个数据库通过其他迁移工具迁移到阿里云上。
深圳晚报记者 王新根 责任编辑 徐再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