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面塌陷是否像地震那样有规律?可预测吗?"" 目前地面坍塌发灾时间和地点没有规律,但可以通过专业探测手段进行排查、预防。"5 月 23 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就 " 深圳市地质灾害和地面坍塌防治 " 话题开展在线访谈,为深圳市民和网友们答疑解惑。
深圳市斜坡类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记者了解到,崩塌和滑坡发生前会出现一些征兆,例如,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局部滑塌现象。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钻)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坡体上树木出现马刀树、醉汉林等现象。
据悉,深圳市每年 4~9 月为汛期,时间长,雨量大,年平均降雨量约 2000 毫米。针对降雨易诱发的斜坡类地质灾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和地质环境处副处长邓岳方提醒市民,出行时应关注深圳市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并应尽量远离盘山公路,避免前往郊野公园;如驾驶时遇到块石、土体滚落,坡面有黄泥水顺坡而流时,应果断停止前行,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带。
地面坍塌则是地质灾害其中一种类型,造成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是存在地下空洞。访谈中,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和地质环境处处长介绍,目前,深圳产生地下空洞主要是因为给排水管道破裂、地下管网施工、深基坑开挖和地铁施工等,其中,给排水管道破裂占 60% 以上。
对于岩溶造成的地面塌陷,是否频繁出现深圳?蔡子翎回答称,深圳市属于低山丘陵地区,中西部大部分区域分布花岗岩、砂岩等岩性,东部地区主要分布灰岩、大理岩和砂岩等。而灰岩和大理岩属于可溶岩,在龙岗区、坪山区和大鹏新区的部分区域岩溶发育,受抽取地下水等因素影响,在龙岗区、坪山区和大鹏新区内曾发生过岩溶塌陷。目前,深圳市禁止抽采地下水,岩溶塌陷现象很少发生。
针对地面坍塌防治,早在 2013 年,深圳便成立了地面坍塌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巡视员、机关党委书记王东表示,近几年,深圳按照地面坍塌事故防范工作方案还开展了大量工作。一是 " 全面体检 ",排查道路、暗渠、排水管网和基坑等地面坍塌隐患。二是 " 重点诊断 ",梳理出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重点地段及节点,开展检测、评估并制定地面坍塌隐患治理方案。三是 " 对症下药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重点地段及节点开展工程治理工作。四是 " 日常保健 ",加强市政道路和地下管网设施的建设监管和养护。五是 " 建档立制 ",对隐患点及治理工程建立台账,完善地面坍塌防治制度,构建地面坍塌监测预防信息系统,形成了地面坍塌防治长效机制。
深圳晚报记者 徐娅 责编 徐再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