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5-26
深晚报道|他与深圳有段不解情缘,艺术大家宋文治百年诞辰画展举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今年是深圳建市 40 周年,由一个荒凉的边陲小镇变成了今天繁华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这块神奇的土地一直吸引着许多艺术家的目光,当我们回顾和纪念深圳美术事业的发展历程时会发现,在 20 世纪的 80 年代,全国众多的美术名家如程十发、陆俨少、唐云、宋文治等等,他们为特区初期的美术事业建设做出了特殊的贡献,重读深圳美术发展史的这一篇章,会让我们这个城市的文化记忆充满了历史的温度。

5 月 25 日,"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文治先生诞辰 100 周年深圳特展 " 在关山月美术馆开幕。

展览共展出宋文治先生四十多件精品,这些作品主要展现宋文治艺术从 " 中年出新 " 到 " 老年求变 " 的创作轨迹及艺术面貌,探讨在时代变革中,特别在 20 世纪 50 — 60 年代新山水画的崛起中," 宋家山水 " 样式和内涵在时代中获得了发展的契机。此外,在展示宋文治艺术的同时,还引入丰富的图片、信札、文献及影像资料,现场甚至还原了宋文治先生的画室 " 碧波居 " 原貌,重忆宋文治先生在特区早期美术发展时期所倾注的情怀和特殊贡献。

宋文治先生 1919 年 10 月 28 日生于江苏省太仓县城厢镇,拜上海山水画名家张石园、吴湖帆先生为师,并得到当代著名画家陆俨少、朱屺瞻先生的指导,为传统山水画技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深圳市文联名誉主席董小明指出:" 在金陵画派诸家之中,宋老独树一帜,他精研传统,关怀时代,贴近生活,以谨严而俊逸的笔墨,描绘钟灵敏秀之江南造化,创造了山水画艺术中不与人同的美学境界,将永载中国山水画史册。此外,他还是美术事业家,协助傅抱石先生创建了新中国著名的美术创作机构——江苏省国画院。宋老卓越的艺术管理才能,在美术界有口皆碑。"1999 年 8 月 10 日,宋文治先生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 81 岁。

■接续文化正脉,留下时代笔墨

此次展览分为 " 传古鼎新 "、" 春潮逐浪 " 两个板块。在 " 传古鼎新 " 板块可以看到宋老的创作历程,二十世纪的山水画经历了不同于历史上任何时期的发展过程。在历史的演变和时代的推进中,我们看到了宋文治为艺术艰难跋涉、奋力前行的坚毅足迹,也看到了他描绘的一幅幅瑰丽多姿的画卷,接续了文化正脉,留下了时代笔墨。

∆ 宋文治 山川巨变 77cm×98.5cm 1960 年

宋文治的山水画在 " 四王 " 的基础上,受到吴湖帆、朱屺瞻、傅抱石、陆俨少等人的影响,反映出转益多师的特点。他的绘画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他的画内敛而不张狂,具有传统文人画从容雅逸的品格。直到晚年,宋文治开始了以泼彩法入画,在严谨的法度中融入了许多偶发性的生动效果,画面从此氤氲弥漫、色彩斑斓,其个人风格亦从此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宋文治晚年的变法,在个人风格中增加了丰富性的笔墨语言,使 " 宋家山水 " 的面貌进一步得到确立。

∆ 宋文治 蜀江晓发图 68cm×68cm 1982 年

宋文治山水画历经五十年的发展,他以巨大的艺术勇气和作为,矫矫不群,自成一格,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创新发展的一位开拓者和引领者。以他们为代表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老一辈艺术家所奠立的山水画范式,不仅改变了传统山水画的审美理念、表达方式,而且深深影响了此后的山水画发展,直到如今。

■后半生心系深圳美术事业

在 " 春潮逐浪 " 板块,通过影音图片等资料,可以看到宋文治对深圳美术界的深厚关怀。宋文治对广东地区的关注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1978 年秋,宋文治来广东参加美协组织的活动,却意外地来到了尚是边陲之地的深圳,深圳因而也迎来了第一批美术界客人。宋文治从此和深圳美术界的同行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深圳早期步履蹒跚的美术事业贡献力量。

∆ 1978 年 12 月 " 江苏省、上海美术作品联展 " 赴深圳展览馆展出,深圳黯旧的车站迎来第一批美术界客人,他们是吴作人、谢稚柳、亚明、宋文治等人,当时深圳展览馆(现在的深圳美术馆)的馆长雷子源接待了这些远方的客人。

1987 年宋文治决定在深圳买房安居,并自名其画室为 " 碧波居 "。此后,他经常在深圳生活,并以深圳为基地积极参与广东、深圳乃至香港的美术活动。只要是深圳方面的邀请,他不顾年迈都欣然参加,足迹遍及深圳的大亚湾、银湖、皇岗口岸、华侨城、东门老街、雅昌印刷车间 …… 直到去世的前一年,他仍在为深圳美术事业的建设奔波。

∆ 宋文治 春风绿遍江南岸 45cm×60cm

1997 年,他年近八旬,深圳新建五洲宾馆,宋老和孙日晓应邀为此创作了巨幅大画《黄山》、《峡江》以及之后的《江南三月春意浓》。此外,他一直心系深圳画院的创办,根据画院筹建时的模型照片创作了想象中画院的美好蓝图。

∆ 宋文治 深圳画院 50cm×60cm 20 世纪 90 年代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关山月美术馆研究收藏部副主任陈俊宇表示:" 宋老人如其画,在他身上既可以看到传统文人的情趣,又能体现现代艺术家的气度。他一直教学生‘为学必尽其极、为事必尽其全’。所强调的是艺术本体和社会功能兼容并重的发挥,正是有了这样的襟怀,无论是在太湖望云,还是在蛇口看海,他都一样感受得到时代的脉动。"

深圳晚报记者 杨慧 实习生 贾杨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