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的名义》成了高口碑和高收视的 " 爆款 " 之后,近年来主旋律电视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今年五月在一众偶像剧的围剿下,有一部甫一开播就在豆瓣收获了 8.5 高分的国产剧脱颖而出,这匹黑马就是《破冰行动》。挂着 " 公安部新闻宣传局联合摄制年度重点项目 "、" 北京市广电局重点项目 " 的名头,这部集犯罪悬疑于一体的剧情片,讲述了两代缉毒警察不畏牺牲,拼死撕开当地毒贩织起的错综复杂的地下毒网,冲破重重迷局,为 " 雷霆扫毒 " 专项行动奉献热血与生命的故事。
目前《破冰行动》已降至 8.2 分
不同于以往的缉毒片,《破冰行动》偏向于类型化表达,所谓 " 破冰 " 指的是针对冰毒展开的扫毒行动。不知道这部被称为扫毒版《人民的名义》,能否担得起这个名号,成为主旋律电视剧的又一经典之作呢?
01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类型化揭露大案背后的黑暗
与其他缉毒剧不太一样,《破冰行动》里的剧情乍一听简直匪夷所思——靠制毒贩毒为生的村落被评为 " 禁毒模范村 ",村里的大毒枭是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连公安局长和市长都是他们的保护伞。但是这一切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取材自 2013 年广东开展 " 雷霆扫毒 " 系列行动。
因为是以真实故事为蓝本,《破冰行动》进行影视化再创作时就能够更好地把握尺度,不至于让剧情过于夸张。而这个案件本身就揭露了许多社会的黑暗面,家族式运作、产业化经营、地方性保护,不法分子长期疯狂作案、诡异逃避侦查甚至集体暴力抗法,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通过剧情的层层推进,展现出案件的侦破全过程,《破冰行动》将缉毒警察的原型搬上屏幕,展示了缉毒警察恪尽职守、机智勇敢、奉献牺牲的职业精神,彰显官方禁绝毒品、警方严打毒品犯罪的决心和能力,把剧情和表现主题紧密相连。
剧中塔寨村出现的祠堂式宗法制
类型化就是说警匪戏有自己的规律,不能打着缉毒剧的名号讲一些情情爱爱,只有按照这个规律去做,把缉毒的主题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才能吸引观众。《破冰行动》想要展现类型化,最重要的就是足够真实。如果观众在真实度上产生怀疑,那么是绝不可能成功表达出主题。这部戏很聪明,就和此前《人民的名义》所做的一样,用虚构的背景展示出真实的案件,这既给了观众足够多的真实感,同时又为戏剧的发展留下了空间。作为现实主义创作,为了展现主题,《破冰行动》剧组上百次实地体验风土人情和警队生活,成功将事件真实与影视真实相融合。
02
新老题材交织绽新颜,主旋律也能商业化
影视剧行业高速发展几十年,什么题材基本都拍了个遍,缉毒题材实在是不算新鲜。但有些看似过时的题材,只需要加入一点新鲜元素就能绽放出别样的光彩。很多时候不能局限住思维,即使是缉毒剧也可以加入不同的元素赋予剧集更丰富的内涵。把宗族关系写进缉毒剧中,赋予了《破冰行动》与众不同的底色。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复杂的宗族关系和紧张的警匪剧情交织在一起,这让剧情拥有更大的张力,而这样的新思路未尝不是缉毒片在类型化道路上的一次成功探索。
《破冰行动》收获了电视端和网络端观众的共同喜爱,除了出彩的剧情外,它背后商业化的运作一样功不可没。随着行业的进步,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提升,有越来越多的主旋律内容掀起讨论浪潮。《破冰行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播出,被认为是主旋律题材在互联网层面的 " 破冰 "。它背靠中央电视台和爱奇艺两大平台,得到的关注度不言而喻。《破冰行动》考虑到网络平台和电视平台的受众不同,采用的是新颖的双平台剪辑。央视版本平铺直叙,网络版本烧脑悬疑。双平台剪辑无疑增加了后期的工作量,但是恰恰因为这个用心的举动,《破冰行动》收获了观众的不少称赞。
一部好戏离不开好宣传,《破冰行动》根据剧情的发展制定营销策略,同时有多个团队在做运营,保证宣传工作及时到位。在微博上可以看到不少关于剧情的热搜,宣传侧重围绕 " 狼人杀 " 做话题衍生,成功收获了众多讨论和热度。
03
选角好坏参半,主角位置日益尴尬
不得不说《破冰行动》在大部分角色的选择和塑造上都非常成功,吴刚、王劲松、任达华等老戏骨自不用说,名不见经传的唐旭、高建等人的表现也足够亮眼,甚至是镜头并不多的一些角色演绎的也极其到位。演员们精湛的演技无疑提升了整部剧的质量,但除了这些塑造成功的角色外,男女主角却显得生硬不少。
可以理解剧组选择黄景瑜来扮演男主角李飞,毕竟之前他在《红海行动》中有过类似的角色经验,他的形象也多往硬汉方向靠拢。《破冰行动》想要走商业化路线也不能缺少 " 流量 " 的加盟,黄景瑜无疑是一个比较合适的人选。然而,虽然黄景瑜相比之前演技上有进步,但是作为串联整个故事的线索,男主是剧情发展的关键,和一众老演员相比,黄景瑜还是成为了一个演技凹点,特别是遇到比较长的台词就愈发显示出他的功底不足。只能说他对角色的把握力还不够,演技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如果说男主的选角还能理解,那么女主的选角和人物设定就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了。《破冰行动》一方面说要走类型化,另一方面却加了个十分多余的女主角。实际上这部剧对女性角色的要求比较低,主要用来调节氛围。但是编剧给女主角的戏份非常生硬且不合逻辑,再加上扮演者的演技并不出彩使得观众对这个角色更加厌烦。而男女主的每一场对手戏几乎都是灾难般的存在,无论从演技还是人物行为来看,都像是两个跑错片场的 " 菜鸡 " 在互啄。
演员的演技受很多因素影响,不仅是自身的功底,对角色的理解、编剧对人物的设定以及导演对演员的调教都影响着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演员可以让平凡的角色焕发生机,虽然说这部剧男女主角发挥的空间并不大,但毕竟是主角,表现的好就是一大亮点,而现在他们却成了这部剧主要的槽点。
04
剧情高开低走,后续情节 bug 太多
《破冰行动》前几集没有丝毫迂回,一开始就连出狠招,利诱、栽赃、攻心,把男主角逼入绝境。后面却越来越不对劲,情节明显变得拖沓。本来全剧就靠几个老演员在撑,后续剧情却几乎成了男主角的独角戏,还增加了许多不明不白的感情线,整部剧的看点明显下降。
只能感慨《破冰行动》这样的主旋律电视剧也没能逃过剧情注水的命运。一开始播出的时候剧情紧张,进度快得让人感觉像在看美剧。也不知道是换了剪辑师还是什么原因,前后风格 " 判若两剧 "。很多电视剧其实架构和内核都不差,只是太追求篇幅,明明一集就可以讲完的事情偏要拉长到五集,就算结果再吸引人,但实际上没多少观众会愿意花五倍的时间看无趣的注水内容。
不只是拉长时间,《破冰行动》还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内容,更致命的是后续剧情出现了很多 bug。一部好的电视剧故事不仅要真实,还得注重细节。但《破冰行动》编剧明显缺乏在机关单位工作的经验,常常出现的常识性错误让人如鲠在喉。当然,之前《人民的名义》中也有类似的错误。所以,电视剧的制作方是否应该反思一下,这种政治相关的剧集,如何表现出细节真实?很多人并不了解一些岗位真实的工作状态,作为一种信息渠道,电视剧在制作时更应该深入了解现实,避免造成观众对某些职业的刻板印象或是错误认识。
另外,这类正剧并不是不能有感情线,只是要求感情线在其中要足够自然。既然打着 " 硬核 " 的名号,可以多展示伙伴之间的战友情或者是对国家、社会的磅礴大爱。男女之情不多余,但是男女之情一直影响剧情发展就非常不合适了,总把重点放在个人情感上对剧情是一种浪费和损耗。好在对比其他挂羊头卖狗肉的剧,《破冰行动》还算是切题。
当然,《破冰行动》确实是部良心剧,观众也无法否定剧中一大批演技在线的演员给我们贡献的精彩表演。但是按照目前这个形势看,《破冰行动》有很大的烂尾风险。希望之后的电视剧能够用心剪辑,用真正的剧情而不是注水来填满故事。主旋律电视剧得到了比普通电视剧更多的体制内支持,应该负起承载更多社会话题探讨的责任,聚焦观众没有接触过的社会剖面。如果真要给《破冰行动》打一个分数,只能是及格以上。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