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张然 刘静妍 / 文 顾炜 / 摄)路过玄武区碑亭巷,南京人早已习惯了,有一口六朝砖井,默默 " 守 " 在一旁,像一个老朋友。最近,有市民发现,它突然不见了。5 月 28 日,这个消息在朋友圈刷屏,千年古井去哪了?是谁把它挪走了?
△ 2016 年 3 月拍摄的碑亭巷六朝砖井
【现场】
不可移动文物被移动了,古井深度只剩两米
5 月 28 日下午,现代快报记者在碑亭巷走了几个来回,也没有找到六朝砖井。根据玄武区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单,这口六朝砖井标注的位置是在碑亭巷江宁织造博物馆西门正对面。而这个标注位置,此刻是一片平地,地砖上写着关于 " 文艺复兴 " 的简介。不远处,矗立着欧式的喷泉和雕塑,一旁的 " 德必长江 WE"" 南京时尚设计中心正在建设中。
△原本的位置上已经没有了古井
古井到底去了哪里?记者兜兜转转,最终在 " 德必长江 WE"" 的园区巷角,找到了它的踪迹,和原来的位置相比,已经被移动了十多米。现代快报记者发现,原先立在井边的不可移动文物铭牌也不见了踪影,只剩下写有 " 六朝砖井 " 四个字的碑石。这口古井被一个圆形的钢制框架保护着,框架顶端是密密的铁丝网。但是,这个钢制框架单手就可掀起,形同虚设。砖井移动后,出现了明显的新砌痕迹,可以看见砖石间的水泥,还有不少砖石十分松动,随手就可拿起。
△古井被移动了位置
2016 年,现代快报曾报道,这口古井是 2009 年考古发现的,当时古井有 6 米深,但底部已经破坏严重。而现在,现代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现在古井深大约两米左右。
【文旅局回应】
古井回到原址,但项目单位缺手续,移动未经许可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09 年,为配合碑亭巷危旧房改造项目,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项目用地范围内开展了考古工作,考古新发现一口六朝砖井。
△古井被移动后砖石松动,随手就可拿起
当时,碑亭巷正在开展危旧房改造工程,古井周边正在拆迁,现场不具备保护条件,为确保该古井得到有效保护,经专家论证,将该古井临时迁移至九中南侧碑亭巷路边予以保护。" 当时临时迁移的地点,对面就是江宁织造博物馆,方便我们随时巡视和保护。" 这位工作人员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专家认为,古井原址保护对保留历史信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议待危旧房改造项目完成后,迁回原址保护。2017 年,该古井被玄武区文化局公布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碑亭巷危旧房改造项目已经基本完成,项目单位在房屋改造过程中,将该古井移至原址。但是迁移古井缺少手续,未向文物部门提出申请。
△现在的古井
日前,玄武区文旅局在文物巡查过程中,已经发现该公司的违法行为并上报。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要求项目单位,立即委托具有文物保护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后续保护方案,经专家论证和市文旅局批准后,开展相关后续保护工作。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正组织专家进行认定,并对后续保护问题予以论证,随后将下达处理意见,并责成建设单位开展后续保护工作。
现代快报记者多次试图联系 " 德必长江 WE"" 公司,但是截至记者发稿时,该公司并未给出任何回复,并且直接挂断记者电话。
【背景】
一千多年前,使用这口井的是宫中人
2016 年 3 月现代快报曾报道,市民发现,碑亭巷东南角附近 " 冒出 " 一口古井。它用砖垒砌,有井壁、井栏,相当完整。此前,古井一直在工地内,工地的围墙拆除后,也就完全展示出来了。
△△ 2016 年 3 月拍摄的古井
这口古井完全由砖垒砌而成,是典型的六朝砖。六朝砖比明城砖薄,但比清代的清水砖厚。当时,现代快报记者多方打听,才知道它的来历。
2009 年,碑亭巷 25 号危旧房项目改造,考古发掘期间发现,这个地块当时一共发现上下两个重要的文化地层。上面的地层是南唐德明宫。南唐德明宫南唐先主李昪成为国主前的旧宅,德明宫内有一处漂亮的花园,假山林立。在南唐德明宫地层下,发现了两口六朝砖井,一口破坏严重,只剩下半边青砖;另外一口保留相对完好。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口古井,就是 2009 年发现的,相对完好的那一口。
这口古井位于六朝台城(六朝皇宫)第三重宫城与第二重宫城之间,规格相当高,当年是皇家用井。坐落在六朝皇宫附近,如果在一千多年前,使用它的都是皇宫里的人。
六朝时期,南京在科学、文化、艺术等领域都是领先全国的,它的城建模式,不仅影响北朝和隋唐宫城,还进而影响到日本的京都、奈良以及朝鲜半岛。尤其当时的皇宫建筑,不仅井是砖垒砌的,连马路都是砖铺的。当时使用的砖,都是规格统一的。
(编辑 余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