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做博物的书很多,做自然的书很多,做行走的书很多,做好看的书很多,可是,能把博物加旅行加悦目结合到如此极致的,非 " 美国山川风物四记 " 这部里程碑式的杰作莫属了。
是的,这是一套清新得每个人都想拥抱的书——美国自然美学大师艾温 • 威 • 蒂尔耗时十五年,行程七万六千英里,走遍美国山川旷野、都市乡镇,记录美国大陆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风貌,写就了 " 美国山川风物四记 " 这一部博物旅行的奇书。
梭罗说:" 不管对哪个年龄段的人来说,探究自然奥秘都能使人避免沉迷于肤浅的娱乐,并平息激情引起的骚动,用一种最值得灵魂沉思的对象来充实灵魂,给灵魂提供一种有益的养料。" 博物之心当然不是一本教科书可以教授的,它是一种生活理念、生活方式,必须用生活来培育。
" 美国山川风物四记 " 便以记录自然生活来教授生活。你可以称它为自然启蒙的宝典。
以文学、摄影、博物的美学视角成就美国自然史上最重要文献
世界上有很多景点是我们无法亲力抵达的。" 美国山川风物四记 " 带读者饱览的是 99% 的人无力体验的完美世界。
先来看看这部作品的重要之处。
首先,这是普利策奖自设立以来五十年间,唯一获奖的自然文学作品。在这部作品之前,没有一部自然文学作品获得过普利策奖,这是被誉为 " 新闻界与创作艺术界诺贝尔奖 " 的普利策奖历史上的一次大事件,这部作品也被收入美国白宫图书馆典藏。
其次," 美国山川风物四记 " 的作者艾温 • 威 • 蒂尔(1899-1980),是美国著名博物学家、摄影家、自然文学作家,他跨学科的专业素养,以及在摄影、博物方面的美学视角成就了这部不可超越的博物学杰作。
1943 年,艾温 • 威 • 蒂尔获得自然写作界的最高奖项约翰 • 伯勒斯勋章。获得过这一奖项的还有大名鼎鼎的博物学家、动物小说之父西顿,《寂静的春天》的作者蕾切尔 • 卡森,以及《沙乡年鉴》的作者阿尔多 • 利奥波德。后面两位分别是在艾温 • 威 • 蒂尔获奖九年与二十四年后获此殊荣,算是蒂尔的后辈了。而蕾切尔 • 卡森的惊世之作《寂静的春天》正是在艾温 • 威 • 蒂尔的指导与鼓励下完成的。
第三,没有一个人能花这么长的时间,以动态的视角把自然的春夏秋冬四季讲得那么惟美那么透彻。艾温 • 威 • 蒂尔不像其他自然学家蹲在实验室里检测标本,他真正投身自然,花了十五年的时间,追着四季跑,从天空到群山,从山谷到湿地,从森林到草原,从旷野到城市,把春夏秋冬四季详细地记录了下来。
用蜗牛步速与自然私会,用强大的写作能力赋予温度和深度
在 " 美国山川风物四记 " 中,艾温 • 威 • 蒂尔以他独特的表达方式带领读者跟他一起探索自然之广博。他提出了很多有趣的知识点,有些我们习以为常,有些却分明带着偏见或是误读。在作品中,他纠正了我们日常的谬误,并补充了新的营养。
比如 " 春困 "。" 春困 " 引致的疲怠是怎么回事吗?医学界的权威认为那是因为患者体内缺少某些维生素,或血液里缺少钙,或只是一种心理状态,甚至有认为那是轻微的败血症。书里却认为那是贫血病短暂的发作。由于外面的温度突然上升,人体便加强运转来减除体内的热。动脉和皮肤的毛细血管随之扩张,使更多的血液流向体表,借以发散体内的热量。为了适应血液流通孔道的扩增,人的身体必须制造大约一夸脱(相当于一千一百四十毫升)的新血。血浆的形成速度比血细胞要快,血液于是突然被冲淡了。这种血液暂时的稀释,便是产生疲怠,也即是所谓 " 春困 " 的主要原因。我们体内血液量的增加是每年春至的标志之一。海洋有高涨的春潮,我们的血液也有。
还有,黑暗中萤火虫为何会闪亮?其实是雄的萤火虫用一暗一亮的光的讯号来找它的配偶。各种萤火虫的小灯,光度从一千六百分之一到五十分之一不等。空气温度越高,有韵律的闪亮次数越频。
再有,自然界中效力最强的黏合剂是什么?是槲寄生的果浆。这个物种能长存不灭,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这种黏性的。果浆把种子粘在枝丫上之后就干了,但是越干就粘得越牢,所以种子很少脱落。它在那里萌芽。接着,一根小吸管插进寄主的纤维里,一个槲寄生的新生命就这样开始了。鸟类可以说是槲寄生种子传播的主要媒介。
在书中,艾温 • 威 • 蒂尔还将自己的旅行哲学和自然情怀完美结合。他说,公路是从精心修剪的前院门前穿过,那里人来人往,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盯着它;而铁道线却是从后院穿过,正如梭罗所述,铁路便是那种老式的小径,真正的人与人的接触,而非一双擦得锃亮的皮鞋与另一双擦得锃亮的皮鞋之间的接触。
他甚至告诉我们行走与丈量每一寸土地的差别。" 对一个博物学家来说,最有收获的步速是蜗牛步速。他大部分走路的时间,往往是站在那里不动的。一小时一英里已算很快了,因为他和行人的目标不同,他不在乎走得多远,也不在乎走得多快,而是在乎他能看到多少东西。"
……
字里行间,艾温 • 威 • 蒂尔对于自然浸透着一种奇妙的敬畏感和庄严感。他的文字让每一个对季节更迭之谜惊叹不已的人心驰神往。
书出版后,《芝加哥每日新闻》称这部巨著必然会被列入美国自然文学经典。《伯明翰邮报》向作者威 • 蒂尔致敬。" 蒂尔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博物学家,也是一位哲学家,他强大的写作能力给予了这本书色彩和深度。"
翻译、编辑、装帧设计强强联手,以一套书让一辈子变成几辈子
面对这么一套既宁静又明艳、既亲切又端庄的书,我们要习惯于慢下来,一步一踏地观察,一分一秒地体验。因为生命不是用时间来衡量的,这一套书,可能会让一辈子变成几辈子。
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决定自己的阅读方式。从第一页读,慢慢观览,按照季节,从《春满北国》读到《冬日漫游》;参照书中的引导,体验一年的生活;也可以循着线索,按目录和章头所列出的每一章中提到的事实,迅速找到自己最爱的季节,拼贴出丰饶的秋天多彩的夏日,去感受冬日之寒生命之暖。
这套书的译者,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港台颇负盛名的翻译家:颜元叔、唐锡如、南木。他们用诗意古朴的文笔还原了这套书最本真的精神。
" 美国山川风物四记 " 与中国颇有渊源,作为上世纪 " 美国文化丛书 " 中唯一的自然作品被引介到海峡两岸。这套书的著译装帧颇具口碑,因此在藏书界也很受追捧。但是因为作品体量大,信息密集,涉及千万种物种名词,编辑难度非常大,所以三十多年来一直没有再版。
此次译林出版社再版本书, 编辑团队花了三年时间才最终打磨出了成品。书中无论是一朵野花,还是一种甲虫,所有的译名,都对照国内权威的资料进行核准,补录补译以前缺失的索引,并请国内一流的生物命名专家进行审核、通读,保证所有的信息准确无误。上百张摄影大奖级别的摄影精品,丰富文字的描述,都恰如其分地出现在读者阅读文字后最希望脑补实景的地方。
此外,译林出版社特别延请了 " 世界最美的图书 " 装帧家朱赢椿对这套书进行装帧。肌肤般的触感让人觉得,跟着这四张封面走过的每一个季节,一定会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
" 美国山川风物四记 "《春满北国》《夏游记趣》《秋野拾零》《冬日漫步》
[ 美 ] 艾温 • 威 • 蒂尔 著
颜元叔 南木 唐锡如 译
译林出版社 2019 年 5 月出版
深圳晚报记者 姚峥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