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子扬 阿里亚)"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 曾经唱着这些儿歌长大的 "70 后 ""80 后 ",却很少能听到自己的孩子们哼唱新的儿歌,偶尔听到的也是抖音神曲。为什么听不到新流行,能被广泛流传的儿歌?5 月 31 日,儿童节前夕,现代快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调查】
儿童爱唱流行歌曲,张口就是抖音神曲
现在的孩子们都唱些什么歌?现代快报记者走访了多家幼儿园。调查中,记者发现,比起儿歌,很多孩子对短视频 App 里的音乐更感兴趣。
在鼓楼区一家幼儿园门口,记者采访了几个刚刚放学的孩子,发现每个小朋友都能唱出 2、3 首儿歌,但是除了《卖报歌》《小燕子》《春天在哪里》等经典老儿歌外,几乎没有新儿歌。" 你们平时都喜欢唱什么歌?" 孩子们争相唱起来,5 岁的轩轩唱的是《小苹果》,3 岁的涵涵则奶声奶气地唱起了前段时间抖音中火起来的歌曲《学猫叫》。
一位接孩子的家长说,自己刷抖音时孩子就跟在旁边看,时间久了,竟然咿咿呀呀自己跟着唱起来了。" 什么《出山》《学猫叫》《答案》,小孩子都喜欢唱。"
" 成长环境很重要。孩子听什么、见什么,就会学什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会播放流行音乐,基本经典儿歌为主,偶尔选用传统民乐。" 江苏省省级机关第一幼儿园书记周世春说,优秀儿歌内容多为教孩子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多学习儿歌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有一定的启蒙和引导作用。但现在,孩子所处大环境中的种种因素,造成孩子不太喜欢儿歌。
孩子们会唱的儿歌,都是 " 爷爷辈 " 的了
虽然每次提起《小燕子》《一分钱》《春天在哪里》,孩童稚嫩的歌声犹在耳畔。不过,这些歌都是 " 爷爷辈 " 的了。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我们耳熟能详的儿歌,实际大部分都写于五六十年代,"70 后 " 在唱、"90 后 " 在唱,现在的 "10 后 " 也在唱。
1957 年,经典电影《护士日记》上映,万人空巷,很多人开始留起了戏中王丹凤一样的发型,同款的发型,然而流传最广的,还是她口中的那首《小燕子》。"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电影里,年轻善良的女护士,唱着这首歌哄床上的小朋友入眠,甜甜的嗓音,有种治愈心灵的奇异力量。
△ 《护士日记》电影截图
据了解,那首全国传唱的 "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是作曲家潘振声在六十年代根据亲身经历改编的,这么多年来,一分硬币生活中渐渐看不到,但这首歌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即使是 " 年轻 " 一点的《春天在哪里》,而今也是不惑之年的 " 大叔 " 了。
创作儿歌超过六十年、作品千余首的 " 儿歌大王 " 李作华告诉记者,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儿歌的黄金时期。彼时,全国的作家都在积极进行儿童作品的创作,全国的报刊杂志专门为儿歌开辟版面,热火朝天,不亦乐乎。" 那个时候,光儿歌集我就出版了三本,全国小朋友都能听得到。"
△ 卖报歌作者聂耳 视觉中国
李作华还回忆到,当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一档面向广大小朋友、叫《小喇叭》的节目,每天都要教唱半小时,每首歌教唱一周,小朋友潜移默化地就学会了一首歌,《一分钱》等等家喻户晓的童谣,就是从那个节目走出来的。
【分析】
儿歌市场萧条,写一首歌挣三十块钱
为何现在的儿歌传唱度不如以前 ?" 现在很多人肤浅地认为,儿歌就是小儿科!" 李作华告诉记者,现在的儿歌远不及从前流行,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是孩子们能接触儿歌的机会太少了。李作华分析说,从前有大量的儿童刊物、电台,去刊、去教唱,但是今天,这样的平台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我看到现在电视上播的都是动画片,儿童图书都是漫画连环画,儿歌的生存空间,真的是越来越狭窄了。"
其次是创作者少了。" 我身边几乎看不见写儿歌的人,有很多人就算是写也是兼职,平常还要忙自己的事。" 李作华告诉记者,创作儿歌难度未必低于一首成年人的歌曲,但是收入却差别很大。写一首流行歌的词,少则上千,多则天价,而写一首儿歌,却只有几十块的收入。" 像我前段时间写了一首歌,就拿到 30 元稿费,后来寄给我几本书,钱也没拿到。"
李作华说,虽然很多人不重视儿歌,但是儿歌创作者们肩上都有一份责任,不能妄自菲薄。" 虽然我今年 83 岁了,还是一直在创作儿歌,找灵感,写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以前有句话叫‘不能忘记孩子’,我觉得我们有责任,不让我们的孩子以后无歌可听。"
【呼吁】
呼唤上口的新歌,让优秀儿歌重回孩子的童年
据悉,近年来,江苏多次推出和举办少儿歌曲创作大赛、儿童合唱节、" 童谣名家进校园 " 等活动,不但为广大 "21 世纪的花朵 " 们提供了许多优美的新儿歌,更鼓励创作者们更加关注儿歌的创作。
" 儿歌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童声里的中国 " 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副主任张锋认为,儿歌是每个人童年记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幼童成长的过程中会对幼儿的语言发展起到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 在新的时代、新的生活方式和校园生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审美情趣,也要求我们准备贴近于他们的新的儿歌,赋予它一些新的形式,吸引他们的注意。"
张锋说,那些口口相传的很多儿歌,无论旋律还是歌词,往往都非常接地气,是时代生活的真切记录,是情感的质朴表达。" 打动现在的孩子们,就要为他们创编能够吐露心声并伴随他们快乐成长的‘新儿歌’, 它需要社会上更多的力量参与进来。"
(编辑 魏如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