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6-02
南图展出馆藏《四库全书》底本,有多珍贵?只展出一个多小时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静妍 胡玉梅 / 文 顾炜 / 摄)有这样一套书,它由乾隆皇帝亲自主持,纪晓岚等 360 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 多人抄写,耗时 13 年才编成。它,便是《四库全书》。

在《四库全书》里,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

遗憾的是,200 多年后,《四库全书》的底本散佚在海内外各大机构。南京图书馆珍藏了《四库全书》的底本达 29 种,不仅有翰林院盖章的底本,还有盖着 " 古稀天子之宝 " 大章的 ……6 月 2 日,"《四库全书》底本特展 " 在南图举办,来自海内外的上百位四库学专家学者强势围观,他们纷纷掏出手机给这些珍贵古籍拍照。由于藏书太珍贵,这场展览仅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

不过,想看南图《四库全书》底本的读者也不用太着急,南图的专家透露,南图馆藏的这些《四库全书》底本今年年底将影印出版。

齐!南图珍藏《四库全书》底本集体亮相

南图 4 楼,一张大大的长方形桌上,各种版本的《四库全书》被整齐地摆放着,它们或摊开,或整齐叠放。每一本上面都盖着印章,有的旁边还贴着白色、黄色的小字条 ……

这些珍贵古籍一亮相,就吸引了专家们的目光。6 月 1 日,"2019 年中国四库学研究高层论坛 " 在南京开幕;6 月 2 日,南图便举办了这场特展。" 南图珍藏的《四库全书》底本都在这里了,这是南图第一次把它们这么齐全地展示出来。" 南京图书馆副研究馆员赵彦梅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次展出的底本,有的她也是第一次翻看。

现场,南京图书馆副馆长、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全勤介绍,南图古籍收藏总量达到 160 万册,目前共收录了珍贵的《四库全书》底本 29 种。

"《四库全书》的底本,就是乾隆皇帝当年征集来的,没有修改,就是编撰之前的样子。" 赵彦梅介绍说,《四库全书》的底本来源,既有皇家本身的海量藏书,又有民间征集来的藏书;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是原以为失传了的书籍。比如:这次展出的其中一部底本,就是当年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来的。

赵彦梅说,《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主持的浩瀚工程。当时,所有的 " 底本 " 凑齐后,纪晓岚等高管学者们在这些底本的基础上,进行了选择和修改。

多!各式印章,见证各种底本源流

一排排工工整整的正楷字,一方方大红色印章,旁边附着各种批注和字条 …… 专家们是如何判断出它们是珍贵的《四库全书》底本的呢?

" 秘密全都在印章里。"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江庆柏说,看这些珍贵古籍是不是《四库全书》的底本有两个秘诀:首先看有没有大方印,也就是翰林院印,或者翰林院典簿厅关防。其次就是看有没有四库馆臣批校。

果然,在展出的其中两部书中,现代快报记者就看到了盖着正方形的大印,半边是汉字半边是满文的翰林院的大印。200 多年过去了,大印依然清晰,红色的印章压在黑色的字上,彰显了它的与众不同。

除了翰林院大章,现场,还有的书上盖着 " 古稀天子之宝 " 的印章。" 盖有这样印章的书也是超级珍贵的。" 江庆柏说,印章中的 " 天子 " 便是乾隆皇帝。

另外,江庆柏还研究发现,南图馆藏的《四库全书》底本上还有各式私人藏书印章,这些印章多达 46 枚。分别为:原书作者印章、原书持有人印章、后来收藏人印章和丁丙八千卷楼印章,四大类。" 这些印章可以纠正《四库全书》提要著录之误,也是《四库全书》从民间收集、进呈,到散出、流向社会这一过程的见证。" 江庆柏说。

" 你看,有的书上的原书持有人的印中,就有纪昀、励守谦、马裕等的自家藏书印章。" 江庆柏表示。

稀!这部镇江文宗阁装函清册,见证 " 南三阁 " 藏书史

1792 年,《四库全书》全部完成。当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七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 " 北四阁 "。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 " 南三阁 "。遗憾的是," 南三阁 " 的藏书大部分被毁,只有一小部分被散佚出来被海内外各家机构收藏。

这次特展,南图也展出了 " 南三阁 " 的零星藏书。现场,一本 " 文宗阁四库全书装函清册 " 上面清楚地记载:" 经部,总目录二十二函,简明目录二函 ……"。赵艳梅解释说,这应该是文宗阁的目录账册。" 当年,在镇江建文宗阁,这些书都是在北京抄好,一批批发过来的,档案中说,抄好之后没有加封皮就发过来了。而装函清册就类似当时的档案,不仅记载了当时发过来的是什么,还记载了当时装函的情况。比如:哪些书装在一个函里,怎么装函等。" 赵彦梅介绍,现在看到的这一本,未必是原始的档案,有可能是后来抄的。

赵彦梅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文宗阁的书,经过中英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之后,便几乎荡然无存了,扬州的文汇阁也是一样。" 现在,江苏的这两阁,基本没有多少遗书了,只剩下少数沧海遗珠。极其珍贵。" 赵彦梅说。

美!字迹超工整,写手都是 " 书家 "

现场,一本《钦定四库全书 · 蠡海集》上,第一页的上半部分,黑色的文字上盖着一方 " 古稀天子之宝 "。这一页的右下角,贴着一张黄色的小纸条,自上而下写着:详校官主事臣焦和生。" 这个黄签是标明这部书的责任编辑是谁。从这条黄签来看,这部书的责任编辑是焦和生。" 赵艳梅解释说。

赵艳梅说,《四库全书》的编撰是一项浩瀚工程,当年光抄写人员就多达 3800 多人。200 多年后,大家再去研究《四库全书》会发现,每一部书上的字都是非常工整的,大小、字体都堪称一流。

那么,这些字都是谁写的呢?赵艳梅介绍说,当时,能到在四库馆抄书资格的人,本身就已经有功名在身,比如考过了举人的,而且并不是所有有功名的人都有资格进入,还要再经过筛选。" 能够考取功名的人,他们的字本身就很漂亮,堪称书法家。" 不过,誊抄也有风险。假如详校官校出差错,是要被处罚的,由私人赔付,纪晓岚等人都曾被处罚。馆臣中,有被罚俸三年、一分钱工资拿不到的,还有倾家荡产的,只因为错字太多。尽管这样,还是有人 " 偷工减料 ",书中仍留有一些空白页。

(编辑 周冬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