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6-03
打赢蓝天保卫战,江苏今年实施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研究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红艳 文 / 摄)近几年,朋友圈蓝天 " 出镜率 " 越来越高,如何让蓝天常驻?6 月 3 日,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南京大学主办的 " 四方对话 " 打一场蓝天保卫战活动在南京举办。2035 年全国大部分城市 PM2.5 浓度将达 35 微克 / 立方米、江苏今年启动 PM2.5 和臭氧协同控制项目、公众动动指尖就能参与污染排放监督 …… 现场,政府部门、企业、环保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就当前各项环境议题开展 " 四方对话 ",支招蓝天保卫战。

2035 年,全国大部分城市 PM2.5 浓度将达 35 微克 / 立方米

PM2.5 浓度能否达标是打赢 " 蓝天保卫战 " 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到 2020 年,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 2015 年下降 15% 以上;PM2.5 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 2015 年下降 18% 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 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 2015 年下降 25% 以上。

当天对话活动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陶澍首先带来了《利用高源分辨率排放清单与简约 - 概率模型评估我国空气污染变化趋势》的主旨演讲。他介绍,我国污染排放趋势呈现 " 前几十年持续增加,大部分污染物已越过排放高峰 " 的特点,并且目前绝大多数城市年均 PM2.5 浓度显著下降。

演讲中,他还对我国未来 PM2.5 浓度进行了预测。陶澍介绍,通过模型评估,我国 300 个城市 2035 年年均 PM2.5 均值将下降 60±12% 至 19±8μg/m³,达标城市数量持续增加,到 2035 年仅有少数城市高于 35 微克 / 立方米,同时重污染天数持续下降。

污染防治向精细化迈进,重要内涵之一是转变观念

2018 年,江苏紧扣 PM2.5 和臭氧浓度 " 双控双减 ",实施 7499 项重点治理工程,完成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 162.8 万千瓦,淘汰老旧机动车 11.3 万辆,建成充电设施近 6 万个,港口岸电系统覆盖沿江、沿海及内河主要港口,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比 2015 年减少 37%,PM2.5 平均浓度同比下降 2%,超额完成国家约束性考核目标。

" 江苏大气环境的明显改善,背后也在说明污染防治从原来的粗犷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迈进,环境管理越来越重要。" 国家环境保护大气物理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朱法华认为,在环境治理上,转变观念至关重要。" 比如扬尘污染,除了通过洒水、覆盖等方式减少抑制扬尘,还应在管理上转变思路,比如从源头上杜绝扬尘产生。" 他认为,精细化管理,更需要有精细化的机构。当然,这些工作还需要城建、时政、环卫、交通等部门全部参与进来。

今年,江苏将开展 PM2.5 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研究

夏日水晶天在变多,但污染可能就 " 埋伏 " 在大气中。随着 PM2.5 浓度治理成效的显现,臭氧污染却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

为研究清楚 PM2.5 和臭氧的来源和成因,江苏今年启动了 "PM2.5 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重大专项 " 研究。作为项目的总顾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国家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控制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柴发合频繁来到南京。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招标工作,马上将开展综合性野外观测和核实模拟研究。

" 我们希望通过项目实施,真正把 PM2.5 和臭氧的成因和来源搞清楚,从而确定治理方向和措施。这样的话,就能使得我们的污染治理更加精准化、精确化。" 柴发合说,关于大气环境研究,各个地方都做了很多努力。但过去对污染成因的分析,多是各自为阵,比如仅仅是从气象、工业排放等方面来单独分析,无法全面揭示污染的来源和成因。此次协同控制研究将结合气象条件、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进行综合性地分析。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吉星 摄

指尖上的环保!公众也能来随手拍、随手晒

身边生活环境的变化,老百姓感受最明显。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除了政府加强监管,污染防治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入进来,比如面向公众进行信息公开。" 据我所知江苏已有环保组织运用企业公开的排污数据进行监督,从而推动企业提升、整改。这些公开的数据还促进了绿色供应链、绿色金融的发展。"

如何动员公众参与?参与门槛也在降低。" 现在有了新技术、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大家拿着手机,动动指尖就能实现监督。" 他举例,比如,打开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开发的 " 蔚蓝地图 ",就可以看到全国超过 4000 个空气监测站点的数据,超过 15000 个河流湖泊的站点监测数据等。

不仅如此,公众还可通过随手拍将生活环境感受晒出来。" 我们和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共同发起了‘指尖上的环保’活动,公众可随手拍随手晒,比如有蓝天可以晒出来,有污染也可以把它晒出来。" 马军说,这些不仅可以呈现在平台上,有些甚至还可以得到解决。目前 " 蔚蓝地图 " 与住建部、生态环境部的黑臭举报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如果你在生活中发现有黑臭水体,把它拍照上传,7 个工作日之内就会得到来自相关部门的回应,从而推进黑臭水体的治理。

(编辑 高淼)

相关标签

污染 臭氧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