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黄艳 舒越 仲茜)6 月 7 日上午,2019 江苏高考举行语文科目考试。南京市宁海中学、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刘宏业第一时间对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做出评析。
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刘宏业 南京市宁海中学 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
今年的作文题仍是考生熟悉的材料作文。材料以 " 水 "" 盐 " 设喻,贴近考生日常生活,富有时代气息。整个文题借 " 味 " 说理,意 " 味 " 深长,启人深思,能够激活考生思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材料共有四句话构成,从三个层面进行解说,引导考生展开联想,打开写作思路。第一句话选取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事物,至淡之 " 水 " 和得味之 " 盐 ",形象地说明了 " 物各有性 " 这一生活常识。中间两句话构成对比,即将水、盐同物简单叠加和 " 五味 " 异物之间 " 调和 "" 共存 " 两种生活现象进行比照,意在提示材料的核心内涵:在肯定 " 物各有性 " 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事物之间共存相生的关系,从而达到 " 和而不同 " 的境界。最后一句话由 " 物 " 及 " 事 " 至 " 人 ",强调了前面所说的道理既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原则,点明这一道理存在的常识性和普遍性,在立意方向上进一步拓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整个材料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言说情境,让考生由此及彼、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的引申发散,进而谋篇成文。
文题启示考生,面对多元文化和多彩文明的社会现实,个体应该以何种姿态融入其中,智慧生存。综合分析," 和而不同 " 是整个材料的核心。" 和而不同 " 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常识,是为人处事的智慧之举,是文明、文化得以延续发展的精神之基,更是人类社会交流互鉴的融合之道。" 和而不同 " 追求的终极价值是美美与共,互利共赢。材料看似明白如话,实则意蕴丰厚。写作时可钩沉历史,探求 " 和而不同 " 的典范事例,以古鉴今;可比照中外,智慧 " 拿来 ",思考 " 和而不同 " 的积极意义;可关注身边现实,以小见大,反映 " 和而不同 " 的现实价值 …… 考生可根据个人感悟和写作特长,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自由选择,彰显个性,做到 " 百味份呈 "。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选取何种题材入文,行文均要围绕材料核心 " 和而不同 " 来写,体现对这一核心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要尽量选择小而巧的角度,集中笔墨,深入开掘,切忌大而空泛。
从材料的关键词看,从 2017 年的 " 车 " 到 2018 年的 " 语言 ",再到今年的 " 和而不同 ",江苏作文命题一直遵循重道固本、守正创新原则,积极关注社会现实,努力激活考生思辨,对一线作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编辑 李蔚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