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宋经纬 谷伟)近年来,随着国内健身热潮的兴起,沙拉等轻食成为不少都市白领的日常选择。不过,尽管 " 吃草 " 仍然流行,不少网红沙拉店却不断传出关门倒闭的消息。一度被认为具有千亿市场的轻食行业,曾经是资本的宠儿,但如今已鲜有投资人问津。现代快报记者调查南京市场发现,尽管市面上各种沙拉店仍然不断冒出,但经营状况并不乐观。不过一些本土品牌仍然在进行扩张,发展加盟店。
网红沙拉店关门," 吃草族 " 并不意外
端午小长假,在新街口逛街的市民王小姐突然想 " 吃个草 ",想起某商场 7 楼有一家网红风格的沙拉店,但去了才发现,这家店已经闭店装修了。一问旁边商铺的工作人员,也就是几天前的事。不过,对此王小姐并不意外,她表示,曾经多次经过这边,但感觉这家店都没什么生意。
" 吃草 " 这么流行,店铺又是开在人流最密集的商场,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些网红沙拉店的日子恐怕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好过。前段时间,成立于 2014 年的北京网红品牌 " 摇滚甜心沙拉 " 门店纷纷关门,网上订餐系统也无法登录。有报道称,该品牌线上线下业务年前就已经关闭。甜心摇滚沙拉先后获得 4 轮融资,投资者中不乏红杉资本等知名机构。
上海的沙拉品牌 " 大开沙界 " 也进入收缩阶段。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其在各地的不少门店都已关闭。某点评网站显示,该品牌在南京的两家门店也早已闭店停业。现代快报记者联系到其南京公司股东钱霖,他证实," 早就不做这个了 "。综合网友的信息显示,该品牌从 2017 年下半年进入南京,到 2018 年 6 月就已关门,前后不过半年左右时间。
此外,像极客沙拉、沙拉日记等之前的网红沙拉品牌都已宣告倒闭。
市民:愿为 " 健康 " 买单,但难以坚持
事实上,随着 " 低碳少油 "" 减脂增肌 " 等概念的流行,沙拉轻食确实越来越受到食客们欢迎。但大家真的愿意长期为此买单吗?
市民刘先生在金融行业工作了六七年,由于平时工作很忙,经常加班熬夜,对身体损伤很大,所以最近开始健康饮食。" 我平时中午会去一家公司附近的轻食店,点一份蛋白质丰富的午餐,补充脑力。这种轻食店可以自己搭配食物,少盐少油,非常健康,也能吃得饱。" 但刘先生表示,这种轻食店并不符合每个中国人的胃,如果朋友聚会,肯定不会选择这样的餐厅。
另一位国企白领李女士也觉得,轻食店只适合少部分人。" 因为轻食很火,所以我也尝试的吃了一次‘草’,结果发现完全接受不来。" 李女士表示,自己是四川人,江浙菜已经感觉很清淡了,没盐没油的菜叶子根本吃不下,很多人都是吃个新奇。
作为轻食沙拉的忠实粉丝,热爱健身的赵小姐 " 吃草 " 经验丰富。" 一开始可能买着吃,但后来都是去菜场买食材自己做,店里几只海虾、几片三文鱼就要四五十元,长期健身的人一般都会选择更经济的方式吃饭,那种真的坚持在一家轻食店订餐的很少。"
本土品牌还在扩张,瞄上 " 加盟 " 路线
不过,南京本土的轻食沙拉品牌还在不断扩张。6 月 8 日中午,正值端午小长假人流高峰期,外出觅食的人不少。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位于延龄巷的一家 " 沙拉拉轻食 " 店发现,店内生意比预想的冷清不少。门外 " 蹲守 " 着三个外卖小哥,走进店内,发现竟然一个堂食顾客都没有,沙拉店老板则在后厨马不停蹄地制作沙拉,直到看到有人来,才探出头招呼。
△沙拉拉轻食。现代快报+/ZAKER 南京记者 宋经纬 摄
△老板正急匆匆在后厨帮忙。现代快报+/ZAKER 南京记者 宋经纬 摄
店铺老板告诉记者,店内卖得最好的是鸡肉、牛肉和龙利鱼这三款套餐,蔬菜打底,上面配玉米粒、南瓜、水果和不同肉类。记者随手翻看了菜单,普遍在 35 元至 42 元之间,价格不便宜,分量也不多。
△价格 " 不菲 " 的轻食们。现代快报+/ZAKER 南京记者 宋经纬 摄
△颜值很高,但分量很少的沙拉。现代快报+/ZAKER 南京记者 宋经纬 摄
据悉,这家沙拉品牌 2015 年成立,目前仅在南京就有 25 家连锁店正在营业,全国范围内,深圳、上海、湖北等 50 城市均有布局。" 我们家就是加盟店之一,平时生意还不错,主要外卖比较多。" 该店店主说,堂食也有,但店面比较小,工作日中午或者晚上来吃的人多一点。
△堂食客少,全是打包外卖。现代快报+/ZAKER 南京记者 宋经纬 摄
另一家本土品牌 " 绿享轻食 " 同样成立于 2015 年,最早的一家店开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旁的汉口西路。该品牌创始人窦如凯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目前南京已有四家门店,苏州、南通等地还有四家分店。不过他坦言,这八家门店生意有好有坏,就连最初的南师大店,生意也明显不如以前。
都想分一杯羹,小成本沙拉店经营困难重重
在窦如凯看来,轻食沙拉 " 行业是好的,但谁都想来做,门槛太低,市场弄乱了 "。现代快报记者调查发现,仅新街口地区的轻食沙拉店就有上千家,走在新街口的商场里,随便一扫,总能看到几家打着 " 轻食 "" 沙拉 "" 健康餐 " 招牌的小餐饮店。
△南京依然有上千家店铺挤占轻食市场 网络截图
" 线上线下多维场景,更快复制,更高回报 "。轻食沙拉店产品相对简单,容易复制,并且利润空间大,试问,这样一个操作性强又赚钱快的餐饮行业,谁不想分一杯羹?但实际可能并不那么简单。
今年 25 岁的福建人苏女士,是新街口附近一家轻食小店的老板娘,和大部分人一样,她觉得轻食沙拉店开起来简单,而且也有钱可赚。" 一年多前,我和我丈夫还有几个好朋友,开了这家店,我们还特地去学了做沙拉,一开始大家都信心满满。" 苏女士说,但最近几个月,经营问题越来越多。
首先是食材配送方面,由于自家店制作沙拉,没有完善的配菜链,都得自己买菜,商家寄来的不新鲜的菜品时还得退换,那么当天的某些菜品就做不出来,很耽误时间。其次,客源不是那么稳定,即便用上了红包打赏、线上优惠卖单等服务,依然不能保证稳定的客源。另外,合伙人之间也时常有矛盾。" 原本的期望是,第一年开一家,后面两年再开三到四家,并且和一些健身房搞合作,但目前看来,先经营好眼下的一家再说吧。" 苏女士有些无奈地表示。
产业端和消费端不匹配,惨遭资本抛弃
一般认为,轻食沙拉行业在国内兴起是始于 2014 年,从这一年开始直到 2016 年,这个行业经历了短暂的 " 风口期 ",不少品牌都获得了资本的青睐。米有沙拉曾获真格基金 600 万的投资,沙绿轻食曾获光速中国、点亮基金等投资,大开沙界获得武汉众合创投、杭州跃梦投资等数轮投资。
不过,也就是从 2016 年开始,前期的一些网红沙拉品牌陆续关店倒闭,而大部分的投资也都止步于 2017 年,到了 2018 年就鲜有资本投资于轻食沙拉行业。
南京大学商学院天使投资俱乐部副会长、JDC 资本创始合伙人朱成赫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个行业已经没什么太大的想象空间,而且像瑞幸咖啡这样的品牌现在也开始卖轻食了,那些初创公司没什么优势可言。
食品行业资深分析师朱丹蓬也认为,沙拉轻食属于小众品类的市场,没有完全进入产业化阶段,运营难度比较大,关店率比较高,一定要有大企业、大资本前瞻性地投入,但现在资本普遍需要短平快,所以产业端与消费端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资本属性跟行业现状不匹配。另一方面,行业的进入门槛太低,但轻食沙拉的消费者往往都是要求比较高的人群,所以又存在产业规模与消费需求的不匹配。
朱成赫表示,轻食沙拉行业还是要回到食品业的本质上来,那就是好吃,还要长期好吃,另外运营管理也得跟得上。
" 绿享轻食 " 创始人窦如凯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这个行业看似没有门槛,但其实在菜品研发、成本控制等很多方面还是有很多要求的,要做出好的口碑并不容易。
(编辑 刘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