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6-10
普及深圳本土历史!这位平湖中学老师写出58万字专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热爱祖国,要从热爱你工作生活的地方做起。" 对深圳市龙岗区平湖中学老师陈海滨来说,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成为一名对深圳本地历史颇有研究的学者,出版了相关专著,并荣获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阐释。

出版 58万字深圳本地历史著作

" 深港地区,历史上曾多次是中国抗击外敌的前线。例如发生在明朝中期抗击佛朗机(中国古代指葡萄牙)人的‘屯门海战’,是中国第一次抗击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战役;还有发生在 1839 年的‘九龙海战’,揭开了鸦片战争序幕。这些都是发生在深港地区,与深圳密切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因此,我觉得研究好深圳古代历史,有助于激发、提升民众的爱国情怀。" 陈海滨认为,深圳的现代化建设绝不能没有文化建设,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深圳的文化建设也绝不能与传统的历史文化割裂开来,否则就是舍本逐末。

2015 年,通过数年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他出版了学术界第一部系统的深圳古代历史专著——《深圳古代史》(上下)。该书共 58 万字,有图片 129 幅,表格 45 个,附录 3 个。全书揭示了古代深圳发展的六大阶段,即:迈向文明时代、融入华夏家族、打造军事重镇、扼守经贸咽喉、筑就海防要塞和屹立抗英前线。每章大体上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宗教、民俗等方面分节分目,全方位剖析深圳古代历史。

为了做到科学严谨,做到言必有据,陈海滨查阅了大量的史籍。陈海滨介绍说:" 全文共有注释 1486 条,参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典籍、论著 200 余部。我实地考察了深圳及周边地区古迹 350 余处,书中文物照片均为考察时所拍。本书还注重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甄别与梳理,参考借鉴现代著作和论文 190 余本(篇),其中不乏港台地区的研究成果。"

据悉,《深圳古代史》(上下)首次系统地理清了 7000 年的深圳古代历史,是学术界第一部全面系统、科学严谨的深圳古代史专著。该书解决了深圳古代史上数百个 " 未解之谜 ",对学术界多数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并对学术界的诸多疏漏和失误之处进行了严格的考证、订正。

业界对陈海滨这部专著评价很高,时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副主任魏恤民曾点评说:" 陈海滨作为一名‘ 80 后’的中学历史教师,以顽强的毅力、独到的视角、雄伟的气魄,做了一件教授、博士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2018 年,凭着该项研究成果,陈海滨荣获深圳市社科类最高荣誉奖项——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深圳市课程改革的践行者

" 我始终牢记自己的真正身份是一名人民教师,教育工作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近年来,探索和实施将地方史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是我全力在做的一项重点工作。为此,我利用业余时间主持了一系列重要的省级、市级课题研究。此外,还带领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承担了多门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参与教材编写。" 陈海滨认为,通过学习本土历史教材,可以使学生更加热爱深圳、热爱国家。

" 在一个流行‘文化沙漠’之说的都市里,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显然是很薄弱的,或者说很不均衡。学术界往往‘厚今薄古’,偏好于近现代史,古代史成了‘冷门’。从现有的成果来看,纯粹的深圳古代历史方面的著作只不过寥寥十余本,而且多是文化遗存方面的图册,还有少数专题性的研究。" 陈海滨表示,历史课堂向来少不了身边的历史素材,可以说地方历史资源既是教学的内容素材,又是教学的方法策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陈海滨一直在努力推动深圳地方历史文化走进课堂,是深圳市课程改革的践行者。

2010 年,随着对深圳古代历史梳理的深入,他开始编写《深圳古代史——校本教材》。2012 年,陈海滨在平湖中学七年级开设《深圳古代史》校本课程,每学期 16 课时,一学年 32 课时。该课程增强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与理解,激发了学生对深圳的认识与热爱,最终达到德育、智育和美育效果。2015 年,《深圳古代史》(上下)正式出版,标志着深圳古代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完成。2015年 11月,平湖中学历史教研组凭借着课程开发,被评为深圳市首届 " 特色学科组 "。同年,还荣获 " 深圳市示范学科组 " 称号。2017年,平湖中学历史教研组更是荣获 " 广东省示范教研组 " 称号

近 3 年来,陈海滨受深圳市教育局委托,开发地方课程 3 门,分别为《深圳古迹遗址》《深圳历史名人》《深圳历史》。其中,《深圳古迹遗址》被评为 "2017 年深圳市精品课程 "。此外,他获邀参加了广东高教版 " 高中历史教材 " 的编写,是编委会中唯一的一线教师;主持了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财政厅联合立项的重大课题(子课题)研究;还曾获邀在 " 全省中学历史教学教材研讨会 " 上作成果分享报告。

地方历史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历史观的形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地方史与中学阶段的必修历史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说地方史是点,那么必修历史就是面。两者相互呼应,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必修历史知识的掌握,也可加深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地方历史是离学生最近的历史,是我们周边的历史,是我们祖辈的历史,是家常邻里随处可见的历史,学生对它倍感亲切,育人效果也更加明显。" 陈海滨说。

积极宣传、普及深圳本地历史

" 深圳的辉煌历史应该让更多人知道,要告诉大家深圳不是什么‘一夜城’。" 陈海滨告诉记者,他近期萌发了宣扬深圳本土历史文化的新思路:计划以短视频的形式,运用微课技术,借助网络,推广深圳本土历史文化。他将其命名为 " 海滨课堂 "。

据介绍," 海滨课堂 " 由陈海滨策划,由陈海滨讲述,平湖中学历史科组全体成员分工合作,承担剧本编写和视频录制的大部分工作。从内容来看," 海滨课堂 " 分为 " 深圳古迹遗址 "" 深圳历史 "" 深圳历史人物 " 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分为数十个小专题。每个专题用一段 5 分钟左右的短视频,进行图文并茂的讲解,以独到的视角对深圳本土历史文化进行深度解读。

以 " 南头古城的历史 " 专题为例,整个视频分为 6 个小节,它们依次是:" 没错!南头盐官叫‘番禺’ "" ‘芜城’,这个外号有点俗 "" 不可思议!南头曾经是‘省会’ "" 韩愈刘禹锡写给南头的‘情书’ "" 奇怪!南头竟然有个‘东莞所’ "" 拆毁南头城,从此浪迹天涯 "。" 我做的这个视频节目,要达到‘既科学严谨,又妙趣横生’的效果。" 陈海滨说。

据透露,目前 " 海滨课堂 " 已经完成了数个专题的录制,部分内容已经在 " 深圳历史 " 微信公众号中发布。陈海滨表示," 海滨课堂 " 以 " 拥抱深圳历史,温暖本土文化 " 为宗旨,是首个宣扬深圳本土历史文化的公益课堂。在陈海滨看来,研究、教学和宣传深圳本地历史,可以让社会各界更加了解和热爱深圳。他说:" 我觉得,爱国要从热爱自己脚下这片土地做起。因为,深圳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历史也是国家历史的一部分。"

来源:晶报、深圳新闻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